一、2022年房市10大新聞
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可說是詭譎多變的一年,上半年景氣買氣大好,一片看好;下半年卻直轉急下由紅翻黑,買賣雙方及業者都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措手不及。
從2022年遴選的房市十大新聞來看,約有一半屬於外部因素,真正跟房地產業本身有關的大新聞還真的不多。若先從外部環境來看,上半年不利因素開始堆疊,種下下半年陷入盤整。
年底一記重捶引來市場騷動,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在2022年12月21日已通過內政委員會初審,應會在2023年1月13日休會前完成三讀通過,針對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及炒作重罰,預售市場將受重創,干預自由市場機制與健全交易市場相互角力,2023年將勢必是市場的一大焦點。
另一焦點為300億租金補貼政策,原欲嘉惠50萬戶租屋族,延長至10月底總計有31萬戶通過申請,這是一項政府、租賃業及民眾三贏的政策,政府及業者得以擴大社宅戶數,也能讓更多民眾降低租金壓力。2023年若能持續補貼政策,在高房價及高房租的壓力下,申請戶數應該會更加踴躍。
7、8月間掀起的兩岸軍事危機,國際看台灣很緊張,台灣本身看似不在意,實際上中高所得者的資產分配恐怕已經重新架構,多少影響了換屋及長期投資購屋的需求。
真正讓民眾有感的便是央行升息及股市降溫。今年全球股市利空不斷,主要市場皆呈現下跌走勢,台股同樣也無法倖免,加權指數在年初來到18,619點歷史新高後,瞬間反轉向下,大盤跌破萬三大關,累積跌點近六千點,波段跌幅高達-32%。這樣的變化讓整體投資市場陷於觀望,股市與房地產,幾乎同時降溫。
無獨有偶,在股市房市陷入低潮之際,美國升息壓力大舉來襲,美國聯準會自2022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以來,已經升息15碼,共375個基點,在短短三季之內將美國原本趨近於零的利率,拉抬4個百分點,台灣則小幅跟進升息,目前總計升息2碼。
升息2碼等於是增加0.5%,對部分房貸族來說,可能會影響購屋意願,延長成交時間、降低成交量;多數預期2022-2023年可能繼續升息,升息導致有房貸的屋主成本增加,房東可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至房租,升息對租屋市場的衝擊主要是價格,房租將會上漲。
在房仲業部分,疫情影響趨緩,捐血活動再度回溫,820房仲業發起的熱情捐血活動,回饋義舉獲得社會各界高度認同,8年來累積捐出超過11萬袋,在2022年達標突破目標10萬袋,總袋數累計高達114,457袋,達成當初「捐血10萬袋、誓救10萬人」訂下的目標,內政部更因此將820定為國訂房仲日,在各產業中實屬罕見,對業者來說,肯定的意義十足。
台灣1人宅的戶數已經突破200萬戶了,約占總戶數的2成左右,看似不是甚麼大新聞,卻透露出人口結構改變的趨勢已漸成型。在高房價及少子化、1人宅持續增加前提下,可遇見未來交易市場,將仍以2房小宅為主流。
二、七都房市預測
- 2022年1-10月的全台買賣移轉登記棟數為266,493棟,較2021年1-10月279,039棟減少12,546棟,減幅約4.5%,推估2022年全年棟數約為319,792棟,將會較2021年衰退8.2%。
- 以目前公布的2022年1-10月的登記量來看,包含新竹市在內的七都,除了桃園市維持正成長外,相較於去年同期,餘六都普遍呈現衰退,尤以新竹市及台南市、高雄市減少最多。其中新竹市大減29.8%,台南市減少10.9%,高雄市年減10.6%;台北市小減4.5%,新北市小減3.3%,桃園市減少6.1%。
- 若以2022年全年度推估值來看,全國大約減少8.2%,推估新竹市減幅最大為33.2%,台南市及高雄市減幅分別為11.5%及15.4%,新北市減少10.5%;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則分減少4.9%、7.1%及0.4%。
- 2023年部分,因建材及人工的成本上升壓力仍未減,即便市況趨緩成交量下降,整體房價仍會維持在原水平。雙北市在近2年的價量變化相對較小,因此受景氣變化的波動較小,因此預估雙北市為價平量縮,成交量微調約5%左右。
桃園市持續因為新興重劃區完工交屋,移轉登記棟數將持續增加約5-8%,房價受到區域公共建設發展支撐,價平量增;台中市氣勢旺盛,是目前唯一不受景氣影響而持平的一都,捷運效應在2023年將持續發酵,沿線房市續走強,價量仍有小漲空間;台南市及高雄市將在2023年進入盤整期,中場休息階段,台積電建廠計畫雖有變動,但不影響高雄市政府對科技廊帶的規劃及發展,後續需求仍為看好,房價已直逼桃園市與台中市。
三、健全住宅市場政策建言
- (一) 推出換屋補貼鼓勵換屋,提升樂齡者生活品質及居住安全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台灣住宅房屋的平均屋齡高達32年,以總數來說,也已超過450萬戶,幾乎為總體住宅存量的一半,而這些老宅的使用者住戶,又大多是中高齡的長者,嚴重威脅居住安全。
老宅的結構及屋況問題多,影響生活品質,眾所周知,政府也是積極想解決;但是都市更新推動不易,即便有危老專案開出捷徑,卻仍是跟不上老宅變老的速度。
都市更新緩不濟急,建議政府應該重視長者的居住安全,推出換屋補貼及相關優惠政策,讓等不及住宅更新的長者,能夠在優惠誘因下,提昇換屋意願,換住到結構安全、屋況良好的住宅,以利提升生活品質。
- (二) 維持三高一低政策,協助青年購屋換屋
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及原料成本持續高漲影響,2022年房價持續攀升,青年首購族群的購屋壓力有增無減。為協助青年首購族購屋,政府應提供更低利環境,更優惠的貸款方案。
建議政府應推出加強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朝向高成數、高期數、高寬限期、低利率等「三高一低」方向進行,即由政府補貼金融機構提供高達九成的低利貸款,拉長貸款期限至40年,拉長寬限期至5年並補助購屋貸款利率低於1%,以幫助年輕人輕鬆購屋。
拉長還款期限可有效降低消費者每期房貸負擔,保障購屋者的生活品質,當未來收入提升或有閒置資金時,依然能提早償還部份本金,且40年房貸方案普遍要求貸款者年齡須於40歲以下,符合政府協助青年首購族群安心成家美意。
- (三) 解除或修改豪宅稅總價上限
政府「豪宅限貸令」措施從2012年上路至今,歷經10年從未調整,但國
內外政經環境、不動產市場和房價已大不同;從房價來看,當時台北市房屋每坪成交價約為50多萬元,如今平均成交單價已升高至65-70萬元,但豪宅門檻還是在7,000萬元,直接影響換屋客層。
據政府規定,台北市總價7,000萬元以上、新北市逾6,000萬元,其他區域超過4,000萬元以上產品均屬豪宅;第四波房貸成數從原先55%、再限縮至40%,且無寬限期。
在工資及原料上漲壓力下,近兩年包含新竹市的七都房價,均有上漲現象,一旦超過總價上限,貸款成數便從七成驟降到四成,影響換屋族的理財規劃及換屋意願。建議豪宅總價門檻應比照物價和房價上漲的幅度,以等比例原則滾動調整,以保障換屋自住客的權益。
房地產政策千頭萬緒,動輒得咎,當務之急,應該著重於購屋品質的提升及寬鬆的金融環境,落實資訊透明化及交易公平競爭,降低糾紛,讓民眾能買得合理、購屋安心,才是要務。
四、2023年度預測代表字
預測代表字:”守”
說明:
2016年「房地合一稅」,及「持有稅」議題的雙重重稅下,重擊市場信心,造成買賣交易移轉棟數創下史上新低紀錄;2017年不動產業走勢如同全聯會所預測代表字「溫」,在經濟景氣回穩下,加上政策不確定因素消失,終於擺脫「冷」、「苦」的局面。
2018年則以「揚」字,代表繼續維持2017年底復甦的態勢;2019年則以地方選舉選後新視界為主的「亮」。2020年則以「湧」字回應台商回流帶來5000億投資金額、民間投資大爆發。2021年為「宜」字,去除短期投機,房地產市場供需更加合理穩健。
2020年下半年房地產買氣爆發,2021年持穩並遍地開花,政府積極運用政策引導短期投機退場,同年7月1日實施房地合一稅2.0及實價登錄2.0,在股市帶動下買氣持續上揚。
2022年諸多國內外因素衝擊下,上半年及下半年市況兩極化,上半年牛氣沖天勢不可擋,價量續創新高;下半年股市走跌、利率升高,再加上選舉因素,市況陷入冷寂盤整期。
2023年雖可能仍受到選舉干擾,但國內各產業對景氣走勢普遍看好,台經院調查顯示,2023年服務業、金融業、製造業等看好度均高於五成;惟獨房地產業看好度低於20%。疫情趨緩、工商穩定成長有助社會經濟復甦,但高房價及高物價、可能升高的利率與打房政策,仍為不可忽視的隱憂。展望2023年度,全聯會選定以「守」作為代表字。
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受制於金融、政策及市場供需,前幾年大多運用稅制調整短期交易,近兩年則是政策頻出嚴控炒作,中南部縣市首當其衝,如履薄冰。展望2023年,政治紛擾必不少,價量走勢均不甚樂觀,市況偏空;但只要通膨危機未解除,抗通膨的需求就會存在,守住多變的2023年,2024年後房市應該會更趨穩定。
【網路地產王更多熱門新聞 ➤ http://goo.gl/hz80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