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會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其中一些是愉快的,例如快樂和幸福,而另一些是不舒服甚至痛苦的,像是焦慮、憤怒或悲傷。通常來說,情緒不適或痛苦是暫時的,在面臨艱難決定時經歷焦慮,或面對親人去世時感到悲傷,都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甚至是有幫助的。
然而當痛苦的精神狀態長期存在,並干擾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時,這代表著精神疾病存在的可能性。除了情緒問題之外,精神疾病通常還會有其他影響,包括身體症狀、思維與行為變化,有時還有感知改變,包括幻覺及嚴重的惡夢。
精神疾病很複雜,專家認為,精神疾病起源於身體和大腦,受到遺傳、發炎過程、神經發育甚至腸道健康的影響。其他專家則指出,部分精神疾病可能起源於心靈,來自無益或有害的學習反應,或創傷性的生活經歷。
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
精神醫學診斷可能只是理解精神疾病的一種方式,但它們相當重要。在思覺失調症等嚴重精神疾病中,藥物治療非常關鍵。藥物治療和特定心理治療的證據通常基於做出準確的診斷,確保精神疾病症狀不是由身體疾病引起的。
大多數被診斷出精神疾病的人應該有一些可能的成因,這是對一個人為何在此時此刻經歷精神疾病的推測。一些潛在因素可能包括生活史(如童年創傷)、個性特徵(如完美主義)、生活經歷的細節(如與性別認同有關的歧視和騷擾)和急性壓力源(如失業)。
綜合來說,診斷和成因可以讓臨床醫師和患者了解不適的根源,並制定行動策略以優化心理健康。這些策略涵蓋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評估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工作環境、社會心理策略(如心理治療)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的藥物治療。
從精神疾病中恢復
精神疾病的範圍可以從單次發作到終生,從輕度到重度,它可能涉及單一疾病,例如憂鬱症,但一次罹患多種疾病(例如憂鬱症和焦慮症)也是很常見的,身體和精神疾病可能會同時發生(如飲食失調和糖尿病、心臟病和憂鬱症)。精神疾病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對許多人來說,會有穩定的時候,有危機的時候,也有心理健康持續不佳的時候。
因為人們的條件和生活經歷差異很大,不同的人會適合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通常涉及社會介入,例如確保基本權益,解決生活方式的問題或緩解經濟壓力,它也可能涉及自助策略或心理治療。
治療需要個體化,僅僅因為一種治療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是「有證據的」,並不代表它可以治療每個人。大多數證據是對居住在城市的中產階級、受過良好教育的白人研究得出的結論,對於來自完全不同的環境的人來說,它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心理策略。
如果你有自傷的想法或症狀嚴重到足以影響管理日常生活的能力,那麼是時候與心理健康專家合作,以獲得良好的整體診斷並制定治療計劃。
精神科醫師是協助評估你心理健康狀況的最佳選擇,醫師對合適且能夠負擔的治療有最好的瞭解,以滿足你的需求。你可以就醫並確定影響你心理健康的關鍵問題,並遵照醫囑規劃你的療程與康復。
文/孫珞軒、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憂鬱症是成人最常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於憂鬱症的 5 大迷思與可能忽略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