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屏東縣內埔鄉及竹田鄉,有六堆母親河之稱的龍頸溪,孕育著豐富的客家歷史與文化,過去因為畜牧廢水及民生汙水,直接排放於龍頸溪,導致水質不佳與惡臭等問題,屏東縣政府近年來在龍頸溪沿岸,進行一系列的優質水岸景觀營造,並在上游建置水質淨化場,今天(20日)舉行啟用典禮,藉由水質淨化場的設置,為龍頸溪注入新的生命力。 「請注水,龍頸溪水質淨化場正式啟用。」 屏東縣長潘孟安及來賓,將淨化水質的藥劑注入水中,為總工程費1億7千9百多萬元的龍頸溪水質淨化場,正式啟用運轉,水質淨化場在龍頸溪上游,設置截流溝截流河道原水,再引水到水淨場,經過沉沙池、接觸曝氣池,二沉池及快濾池等各項淨水單元,淨化後的水再放流至龍頸溪排水,每日可處理1萬噸水量,打造沿岸親水空間。 屏東縣長 潘孟安:「今天開幕的這一個,汙水處理的設施是最重要的,讓水從源頭淨化下來,才有所謂的親水空間。」 經過淨化的水再排入龍頸溪,重現水清魚現的景象,場區內除了水質處理單元外,也進行綠美化,處理後的水質乾淨清澈,可直接供應魚菜共生系統,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畫設計優質獎肯定。 屏東縣長 潘孟安:「魚菜共生,是希望這邊做一個環教的場域,要經過認證之後,做為校園的戶外教學,然後讓利用這樣的汙水淨化之後,可以種魚、可以種菜、可以養魚,然後這樣的一個循環經濟,不但是魚菜共生,也可以是人類共存。」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為營造縣境內優質的親水環境,除了積極輔導及補助業者,裝設廢汙水處理設施之外,更於重要河段進行水質淨化工程,期盼在這一系列的治水、淨水及親水的治理過程,讓龍頸溪沿岸成為親水遊憩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