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王啟儒專欄】關於營養與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的五大誤區

匯流新聞網/王啟儒 2022.12.15 04:10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種部分或整體消化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主要分為2種,分別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CD)。
目前對於造成發性腸道疾病的確切原因不明,醫療界普遍認為與免疫系統失調或遺傳因素有關,其常見症狀包括:

◆腸阻塞、腹痛、痙攣、腫脹
◆腹瀉
◆潰瘍、血便
◆體重減輕
◆貧血、血中蛋白偏低
◆發燒

由於IBD會影響消化道,因此能吃或不吃什麼可減輕症狀,成為影響IBD患者身心健康的重大事情。根據從業逾20年的紐約註冊營養師且本身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Rachel Dyckman,日前撰文於《EVERDAY HEALTH》,揭穿於網路關於營養對IBD的五大謠傳,將有助於患者對此重新的認知。

1.應遵循低纖飲食

IBD患者於發作期間,避免食用纖維食物的確可減輕腸胃道症狀,但並非需完全戒掉纖維。近年來,低纖維飲食建議已被多項研究所否定,重點已從限制纖維的攝取量轉移到「改變食物質地」的作法。將食物以蒸煮、搗碎或打泥的方式製作,有助於人體「預消化」蔬果中的纖維,最大限度減少腸壁的刺激,並可獲取有益的腸道微生物。

2.應避免吃麩質

過去,醫師會建議IBD患者避免食用麩質,但根據2020年6月發表於《Journal Molecular Nutrition & Research》的研究說明,無麩質飲食無法證明與改善IBD症狀有因果關係,除非是對於麩質不耐症患者,因此並非每位IBD患者都需避免麩質食品。

由於許多加工食品恰好都含麩質,若IBD患者在減少攝取加工食品能改善症狀,那就並不需要完全戒掉麩質,而是要戒掉加工食品。此外,含麩質穀物因含有果聚醣,可被腸道細菌高度發酵,但由於會產生氣體,導致腹脹或腹痛,若僅是對果聚醣不耐受而非麩質的話,IBD患者仍可食用小麥製成的麵食,這是由於小麥於發酵過程會分解果聚醣,腸道將不受影響,有助於營養不良的IBD患者。

3.應避免乳製品

有些IBD患者常會因攝取乳製品致使症狀加重,但並非全然由其所引起。根據2022年2月《Nutrition》評論,某些乳製品的飽和脂肪含量很高,會促使腸道發生發炎的情況,且因全脂乳製品也較難分解,容易產生腹脹情形,況且也極有可能由於乳糖不耐症所引發。而發表於2022年9月《Arquivos De Gastroent Erologia》研究亦表示,不具乳醣不耐症家族史的IBD患者,幾乎與一般正常人相近,因此,IBD患者無須避免乳製品,即便對乳糖不耐,也可改食用乳糖含量低的乳製品,如陳年乳酪、希臘優格等乳製品,有助於益生菌填充腸道。

4.飲食對IBD沒有影響

飲食雖不能治癒IBD,但飲食可以幫助控制症狀甚至影響疾病的進程,該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12於《Nutrition》發表,說明IBD患者的飲食與影響疾病的風險有高度相關,有以下幾種影響表現包括:腸道微生物菌群、腸道內壁機能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等。

目前沒有一種完全適合IBD族群的飲食,因為每名患者的需求、症狀與觸發因素皆不相同,但不意味著飲食不重要。飲食的需求與食物的耐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具體則需滿足各種因素,如發作期、緩解期、藥物變化、手術、發炎位置或疾病嚴重度等不同要素,必須透過專業的營養師,才能滿足患者最佳的飲食方案。

5.IBD由不當飲食所引發的

當被診斷出IBD的病人,往往會懷疑是否因攝取過多垃圾食品或因蔬果不足所引起。然而,IBD患者不會僅僅因為飲食而觸發,雖然某些飲食模式可能與增加IBD風險有關,但飲食並非唯一的因素。根據克隆氏症與結腸炎基金會(Crohn’s and Colitis Foundation, CCFA)研究,認為IBD是由遺傳、免疫系統、環境等多重因素所引起,例如於發達國家的罹病率,與城市環境、一等親屬、氣候有關。此外,該基金會也發現,吸菸、使用抗生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以及闌尾切除術等人為因素,也與IBD風險的增加有相關,顯然飲食僅是一小部分原因。

照片來源:pixabay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王啟儒專欄】褪黑激素的七大誤區

【王啟儒專欄】選前焦慮選後憂鬱怎麼辦? 教你五招選離「選舉壓力障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