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氣候變遷農業成淨零最佳助攻 掌握國際企業永續新趨勢

中央社/ 2022.12.14 11:2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214 11:27:45)農業受氣候變遷影響甚巨,升溫1.5度對農業生產是巨大挑戰,不只影響農民、更影響所有消費者。為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農業損失,農業部門祭出淨零與調適雙管齊下,並設定2040年達到農業淨零排放目標,相較國家2050淨零排放策略提早十年,運用農業科技與得天獨厚之自然環境碳匯,將更有機會貢獻其他產業部門。台灣經濟研究院出版的十二月號《台經月刊》以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淨零與調適策略為主題,探討國內外相關策略與措施;另一方面,近幾年投入ESG與淨零(Net Zero)目標的實踐已成為企業標配,雖然有不同的規範與壓力,但過程中也衍生出多元商機,國際企業永續新興領域也逐步浮現。台經月刊將帶領讀者掌握國際企業永續新趨勢,嗅出新商機。

◆專題探索-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淨零與調適策略

氣候變遷之下,2040年全球升溫攝氏1.5度,恐重創農業。我國農業部門將如何因應,本專題由國際發展永續農業之經驗切入,介紹重要國際組織、先進國家及我國農業部門有關農業領域之氣候投資、科技創新及碳排治理相關政策,帶出我國農業部門永續發展之淨零碳排政策。我國農業淨零策略規劃四大主軸,分別為「減量」、「增匯」、「循環」以及「綠趨勢」,分別以各主軸進行探討,期望透過本專題協助利害關係人掌握永續農業發展重要議題,促進相關溝通與參與,以建構能適應氣候風險的韌性農業,並提升農業淨零與調適推動成效。

◆國際政經暸望-國際企業永續新趨勢

早年從慈善公益(Philanthropy)、企業社會責任(CSR)到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以至近年來涵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面向的ESG浪潮一波波襲往全球企業。而在各國媒體普遍報導下,企業實踐ESG的正面效益廣為人知,促使更多企業組織加入ESG實踐行列,又隨著永續評級機制與各類ESG基金組成的推出,也成為主流投資顯學,多數投資人亦會參考永續評等機構的評分結果評估投資標的,然評等標準的不一致增加企業遵循與投資評估的困難。

本專欄將從企業評價(DCF Model)論ESG評等與股價之傳遞途徑、介紹企業永續的新焦點,自然正值(Nature Positive)再到企業淨正值、針對自願性碳權市場機制與參與方案例進行介紹,最後則探討台灣新創與企業如何透過智慧科技與循環思維達到電網及水網的韌性,期能激盪出更多公私部門合作契機,甚而將台灣經驗輸出國際,發展氣候正效益的商機。

📍本期試閱連結:https://lihi1.com/e2XoI

📍更多「台經月刊」精彩內容說給你聽… 拚淨零最佳助攻,農業減排增匯行動 ➡ https://youtu.be/BJXHl--rhQQ 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席捲全球,台灣也積極響應。農業部門在淨零的一環中也不可或缺❗ 農委會宣示2040年達到農業淨零排放目標,搶先比世界各國提早十年實現❗ 本集內容一窺農業部門之淨零排放策略,了解如何成為驅動我國淨零轉型的關鍵貢獻❓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