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感染科醫師人力負成長、新抗生素引進不足 面對超級細菌將無藥可用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2022.12.14 10: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我加入感染科的時候,剛好接上抗生素黃金60年,滿腔熱血抱負,沒想到有一天會變這樣...」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的陳宜君教授感嘆分享,如今感染科也趕上大缺工、大缺料時代,報考專科醫師人數比退休醫師人數還少,感染科人力負成長,加上新興抗生素藥物不足、又有抗藥性問題,一場COVID-19疫情,也使問題提早爆發。

疫情初期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抗藥性微生物趁勢崛起

自2019年開始長達3年的COVID-19全球大流行,目前疫情趨緩,但多重抗藥性菌的問題卻是日漸嚴重,WHO也於6月時提出,可能帶來醫療黑暗時代,面對抗藥性菌的感染,可能有一天會無藥可用。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說明,由於大家對於新冠病毒陌生,大流行最初幾個月內,各國對新冠肺炎的治療方向更欠缺明確的醫療指引,強效、廣效的抗生素被頻繁使用,無疑讓原本嚴峻的微生物抗藥性問題雪上加霜。

一項研究顯示,將近四分之三(72%)COVID-19住院患者接受了抗菌藥物治療,但事實上COVID住院患者中卻只有不到一成(8%)有細菌或真菌合併感染。

由於大流行初期,醫療量能嚴重超載,醫護人力吃緊,甚至無法完全落實感染管制原則,染疫病人無法落實隔離,沒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種種原因都加速抗藥性細菌的產生。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

超級細菌來襲 後疫情時代公衛危機—缺醫師、缺抗生素

全球多發現疫情期間抗藥性細菌比例攀升,雖然台灣防疫成績有目共賭,但疾管署的監測報告也顯示,台灣醫院對碳青黴烯類具抗藥性之綠膿桿菌(CRPA)比率,相較前一年抗藥性增幅為3.5%-4.9%。

全球都面臨抗藥性細菌持續攀升的挑戰。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延燒,推估2050年台灣每5人恐將有一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而死亡。

陳宜君表示,近年來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核准的抗生素新藥僅有3個,不到國外市場的3成。

另根據2020年感染科醫師對抗藥性議題之問卷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國內有4成醫師反映抗生素供給不穩定,其中超過九成醫師被迫改變療程,使用更廣效或多種抗生素,且在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下,甚至可能會考慮使用副作用較高的藥物以拯救病人生命。

「從落實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到針對風險族群預先檢查,一發現有抗藥性細菌就移入不同病房…」陳宜君表示這些落實感染管制的措施,可減少約18%抗藥性細菌導致的死亡。但其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適當的抗生素與充足的人力。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陳宜君理事長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陳宜君理事長

無奈的是,台灣的感染管控現況,不只缺料,還缺工。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指出,感染科醫師的工作內容多元,主要包括門診、院內感染控制和抗生素管理,但後面兩項非健保支付項目,不僅沒錢拿、事情多,做不好還會被罵。

「原本就一人當三人用,在疫情期間更是一人當十人用!」張峰義解釋,若按照韓國模式安排合理人力,台灣至少需要1113位感染專科醫師,而目前只有771位,且分布不均,有些區域醫院甚至只有一位。

導致感染症專科醫師報考人數逐年下滑,去年僅剩約20位,比每年退休人數還少,甚至本科系醫師出走,感染科人力負成長。

三軍總醫院張峰義副院長

▲三軍總醫院張峰義副院長

兩大學會提建言書盼政府重視 超前部署迎戰抗藥菌

因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著手擬定相關應對方案,連袂向健保署遞交「抗菌藥物使用暨抗藥性照護品質提升計畫」建言書。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黃建賢指出,其中,「抗生素整合照護計畫」就是希望先能以病人為中心制定計畫,針對需使用管制性抗微生物製劑的重症患者像是敗血症等,進行完整的個人化感染管理。同時,將醫師執行量表評估,納入作為健保支付項目。

如此一來,透過精準個人化抗生素使用與管理,控制藥物使用、減少死亡與抗藥性細菌風險、提升照護品質。醫師的專業價值以評量給付,不再空燒理想抱負,相關指標也可促進團隊合作,有助解決人才荒,建構優質感染症防治防疫體系。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黃建賢祕書長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黃建賢祕書長

黃建賢祕書長表示,推估每位患者的照護量表評估費用預估為新台幣1,000元,政府一年只需給予6.4億元的經費支應,預期每年接受降階治療之患者人數達2%至35%,大約可減少19.8億元抗微生物製劑藥物費用支出,同時亦降低困難梭狀桿菌、呼吸器相關肺炎及中心導管相關血流等相關感染的發生率。

「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波新興傳染病何時會來!超前部署、做好準備是更好的方法。」兩大感染學會強調,除了長期推廣合理使用抗生素、優化感染控制流程,避免行政流程與過低藥價阻礙新興抗生素引入我國,甚至導入快速鑑定抗藥性細菌技術、疫苗或新型療法,期待未來有更多工具來抵抗抗藥性微生物細菌,讓治療策略更有彈性,讓我們不會走向無藥可用的黑暗年代。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共同提出建言書,呼籲政府重視感染專業人力與抗生素新藥的危機。

《References》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ack of innovation set to undermine antibiotic performance and health gains.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news/item/22-06-2022-22-06-2022-lack-of-innovation-set-to-undermine-antibiotic-performance-and-health-gains
  2. 郭書辰、石舒嫚、莫文秀、陳宜君、熊昭。感染科醫師對抗藥性議題之問卷調查報告
  3. Mahoney AR, Safaee MM, Wuest WM, et al: The silent pandemic: Emergent antibiotic resistances follow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SARS-CoV-2. iScience 2021;24:102304
  4. Getahun, H.; Smith, I.; Trivedi, K.; Paulin, S.; Balkhy, H.H. Tackl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20, 98, 442.
  5. 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HAS 系統)2022年第2季監視報告
  6. 台灣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THAS系統)2022年第1季監視報告
  7. 衛生福利部,邁向全球衛生安全-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策略計畫(109-113年),108/07
  8. CDC 2022 SPECIAL  REPORT
  9. 〇九年度感染症專科醫師甄審錄取名單
  10. 2021年度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健保藥品使用量

【延伸閱讀】

抗藥性越來越強 超級細菌不斷演化怎麼辦?

阻止超級抗藥菌誕生! 醫: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1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