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影音∕用鏡頭看鳥事∕稀有鸊鷈科冬候鳥連續飛臨 蘭陽平原再添鳥趣

新頭條/ 2022.12.11 22:14

蘭陽平原被譽為候鳥的天堂,果然近日又出現兩種稀有冬候鳥冠鸊鷈和黑頸鸊鷈!其中冠鷿鷈特別可愛,同時來了兩隻,牠們在水中潛水覓食,常常捕獲體積不算小的魚類,有時張開大口還是吞不下,不得不忍痛放棄,讓旁觀的攝影師既憐惜又驚嘆!


▲冠鸊鷈悠遊水面。(圖∕周俊雄攝)

全球鸊鷈科鳥類有22種,台灣有5種,最常見的就是普遍留鳥小鸊鷈,許多池塘、河川都可以看見小鸊鷈的蹤影,牠們也在本地繁殖育雛。還有兩種非常罕見的迷鳥角鸊鷈和赤頸鸊鷈,牠們多年才會誤闖台灣一次,可遇而不可求。

不過,被列為稀有冬候鳥的黑頸鸊鷈和冠鸊鷈,宜蘭地區已經連續兩年都有少量出現,在北部地區相當難得。2021年,各有一隻黑頸鸊鷈和冠鸊鷈,當時就引起鳥友爭相追蹤。2022年冬季,礁溪和頭城又陸續來了兩隻黑頸鸊鷈和兩隻冠鸊鷈,仍然讓鳥迷十分驚豔。


▲黑頸鸊鷈(左)和白冠雞同池活動。(圖∕周俊雄攝)

黑頸鸊鷈(Eared Grebe)身長28-34公分,非繁殖羽頭、後頸、背為黑褐色,體色為較淡的灰色,沒有繁殖期的飾羽,牠和冠鸊鷈有一相同點就是眼睛虹膜紅色。黑頸鸊鷈在礁溪一個大水塘,和數十隻冬候鳥白冠雞共同生活,不過,雙方覓食習慣稍有不同,因此少有互動,各忙各的。黑頸鸊鷈有時候會游到離岸不到十公尺的水域潛水覓食,模樣十分可愛。


▲冠鸊鷈展翅及成對出遊。(圖∕周俊雄攝)

冠鸊鷈(Great Crested Grebe)身長46-61公分,在台灣五種鸊鷈科中體型最大,繁殖期的冠鸊鷈頭上會有黑色冠羽,臉側及上頸具栗紅及黑色鬃毛狀飾羽,這也是冠鸊鷈在中國大陸被稱為「鳳頭鸊鷈」的原因;非繁殖羽嘴粉紅色,羽色轉淡,頭上冠羽較不明顯,臉側及上頸飾羽消失,體背黑褐色變淡。飛行時,次級飛羽白色,翼前緣及肩羽也是白色,這又讓牠得到另一個「浪裡白」別號。


▲冠鸊鷈張嘴吞魚的樣子。(圖∕周俊雄攝)

冠鸊鷈擅長潛水,通常單獨活動,捕食魚蝦、昆蟲及水中無脊椎動物等。繁殖期會以企鵝姿勢站立水面,表演雙鳥並肩奔跑的求偶舞,不過,牠們只是來台度冬,所以台灣鳥友無緣見到這種求偶舞。

鸊鷈科腳趾都有寬闊的瓣蹼,有助於潛水推進或起飛時在水面助跑。冠鸊鷈雌雄同型,頭城得子口溪口河床的這兩隻冠鸊鷈,無法確認是否為一對。牠們在水流穩定的寬闊大河悠游捕食,許多攝影師聞訊趕來,都希望抓拍到冠鸊鷈潛水後浮出水面咬到大魚的生動畫面。


▲黑頸鸊鷈有時會游到近岸水域覓食,模樣十分可愛。(圖∕周俊雄攝)

最早拍到冠鸊鷈的鳥友李順益起初沒有時間等到捕魚時刻,第二天他「補考」成功,如願拍到精彩的捕魚畫面。也有攝影師拍到冠鸊鷈咬到體積實在太大的鯿魚(俗稱阿扁仔),嘗試了好幾次想要吞下大魚,無奈屢次失敗而忍痛放棄。

最近連續兩年都有這兩種稀有的鸊鷈科冬候鳥飛臨宜蘭,讓外地的賞鳥客和拍鳥攝影師,都十分羨慕宜蘭不僅有好山好水,還有好鳥運。(本文作者∕資深媒體工作者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博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