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循環農業和諧共生 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論壇

台灣好報/ 陳泓成/台北 2022.12.09 21:16
新聞圖片 【記者 陳泓成/台北 報導】臺灣農業界年度盛會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11年聯合年會,12月9日在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館1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大會論壇以「循環農業 和諧共生」為主題,就臺灣農業剩餘物質如何再利用,邀請產官學界菁英演講。為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政策,其中的「新農業」及「循環經濟」,透過資源的再利用,降低農業剩餘物質處理成本,提升再製產品價值,讓產業發展從線性經濟轉型為循環經濟,以有效緩解廢棄物與污染問題,建立「從搖籃到搖籃」的新經濟模式,如何達成此一目標,是所有農業從業人員關心議題,由社團法人台灣農學會等29個農學團體共同籌辦本次年會,期藉由跨領域交流,共同探討相關策略。

循環農業政策剩餘資源再利用 掌握永續發展商機
今年年會除頒獎表揚各農學團體推薦的優秀農業基層人員,以及台灣農學會學術暨事業獎得獎人及團體,並舉辦「循環農業 和諧共生」論壇。蔡總統特致賀電嘉勉獲獎者,並表達盼藉由本次論壇,厚植跨域合作平台,張拓市場行銷通路,攜手為國家農業永續發展貢獻心力。農學團體聯合年會陳駿季主任委員表示,循環是農業資源再利用的策略,將農業廢棄物重新定義為農業剩餘資源,透過農業生產加值利用,轉變成有價的新產品,而循環農業發展需要公私部門協力合作。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農業面臨更多挑戰,需透過學術跨域整合、創新思考,而農學團體聯合年會在此過程中擔任整合的重要角色,盼透過年會各界集思廣益,重新思考、重新設計來解決問題。

本次論壇規劃2場次專題演講,分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主任委員吉仲主講「從循環農業看新農業政策執行成果」,以及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蒲樹盛總經理主講「邁向永續契機-2030/2050 綠色工業革命」。陳主委表示,農委會循環農業政策目標,為2040年建立1,000場農林漁畜低碳永續循環場域,以及1,000萬公噸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進行能源化、資源化及材料化,並舉例說明目前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利用的推動情形。對於未來循環農業的推動,農委會每年會編列科研經費、並比照農機具補助設備、同時建立商業模式市場運作,並搭配其他配套措施作為循環農業推動的助力。短期目標試驗場所將輔導46場示範場域,並規劃3年內完成雞糞轉有機質肥料。

蒲樹盛總經理則就全球淨零排放的趨勢切入,說明2030及2050年為永續發展的重要門檻,淨零排放是人類社會確定的目標、歷時漫長,並吸引人類歷史上的最大投資,國際間把2030、2050年要達成的永續目標稱為綠色工業革命,如能瞭解國際上趨勢、把握永續商機,研發達成永續目標的解決方案,將會變成全世界的解方,進而推廣至全球市場,重點在於是否能與國際接軌,找到臺灣的發展方向。蒲總經理並舉例分享歐盟碳關稅、永續分類法等新制對於企業的影響,並指出面對國際淨零排放的挑戰,政府的政策目標應更為積極,以協助產業成功轉型。

企業體現循環農業經濟 開展商機與環境和諧共好
論壇下半場由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院長虎生主持,邀請里仁事業有限公司周瑜瑛開發經理、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青山董事長、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畜殖事業部及生物科技事業部溫元文副執行長與孫鈴明執行長等4位與談人,分別就其企業實務經驗主講「里仁永續行動」、「永續是我們這一世代的責任-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實現」、「循環經濟在台糖-台糖東海豐園區及生技材料廠經驗分享」,就企業責任與經營等面向進行分享。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的商業發展為「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脈絡,這種「用完就丟」的經濟發展法則,不但造成地球資源耗竭,同時產生出各式廢棄物。然地球資源不會源源不絕,廢棄物也不會憑空消失,傳統的線性經濟已到盡頭,取而代之的是強調「資源可持續回復,循環再生」的循環經濟。為創造經濟與環保雙贏並接軌國際,蔡英文總統已宣示「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政府更將它列為「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本次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舉辦「循環農業 和諧共生」論壇,內容橫跨產官學界,瞭解國際規範並借鏡相關作為,與會各界來賓透過本次論壇相互交流,共同探討臺灣農業如何落實循環農業,創造新價值並與環境和諧共生。

圖一:活動現場。
圖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主任委員吉仲。
圖三: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蒲樹盛總經理。(記者:陳泓成翻攝)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更多新聞】

  • 幸福好食新北當令低碳吉食曆發表會 認識12月份季節食材
  • 嘉市辦理液態稻草分解菌示範 鼓勵農民使用
  • 過年好伴手 高雄農業局聯手漢神巨蛋舉辦最強伴手禮市集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