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209 13:32:18)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林詠凱教授結合「永續科學」與「食品安全」議題,將農漁業廢棄物轉化加值開發成產品,並於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多篇食品廢棄副產物加值利用的論文,獲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頒發「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於12月9日該學會假中山醫學大學辦理的第52次會員大會暨研討會進行頒獎。林詠凱教授期許自身成為永續魔術師,為臺灣的食品產業開拓一條兼顧獲利與永續發展的道路。
曾於2016年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的林詠凱老師很早就顯露其重視農漁業及環境保護的理念,積極研發相關技術,並曾多次在國際發明展摘下金牌。林教授近期的研究發明也相當廣泛,包含利用永續加值的手法來減少廢棄物,提升農業副產物價值:從香蕉皮萃取副產物生產益生質與胞外多醣、以廢棄柳橙皮製成具有風味的抗菌添加劑、使用廢棄牡蠣殼與海藻開發環保食品包材,開發檢測食品中塑膠微粒的方法,且至偏遠小學進行環境科普教育,或是利用AI演算3D列印樂齡牛排做為未來食物,並與養殖系藻類專業的李孟洲教授合作建立杜莎藻大規模培養技術,可提升抗氧化產物β-胡蘿蔔素的產量至少兩倍。
林詠凱教授進一步說明,海大開放協作的氛圍興盛,不同領域的老師都有機會合作。廢棄柳橙皮萃取物與研究天然化合物功效的海生系林士超助理教授合作,柳橙皮萃取出的植化素具有高度抗氧化活性,也能抑制大腸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並對於老人與幼兒高度風險的綠膿桿菌亦有生長抑制效果。與食品化學專業的陳泰源副教授合作開發由牡蠣殼粉、食用油與海藻膠合成的環保生物塑膠包材,除製成包覆食材的薄膜,也可以製造硬性的容器,將能夠取代石化塑膠產品,減少環境污染。
林詠凱教授強調,食品產業除了追求高獲利,也應兼顧生態與社會進步,聯合國自2015年啟動永續發展指標、2030年要達標碳中和,巴黎協議2050年需達到淨零碳排,臺灣的永續轉型應從現在開始就應思考以現有基礎進行永續轉型,盤點內部碳排放、路徑與改善之道,對於國際貿易出口也會有所助益。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為表揚及獎勵對我國食品科學技術、研究發明有特殊貢獻者,自2009年起每年會選拔國內學術研究優良的學者並頒與「食品學術研究榮譽獎」,繼吳彰哲特聘教授(2017年)與龔瑞林特聘教授 (2020年),林詠凱教授為歷年來海大的第三位得主,本年度另一位獲獎者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呂廷璋教授亦為海大食科系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