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開講台灣人的故事》慢活旅行三部曲

優傳媒/ 2022.12.08 22:10

 

作者/林明美

 

您喜歡哪一種旅行?是去沒去過的地方,看沒看過的景色,吃沒吃過的食物?還是想盡情發洩體力,玩個夠本?或者工作累了,想找一個環境氣候好的地方,安安靜靜的過兩天,鬆散疲倦的身心?

 

遍佈七大洲三大洋的國際旅遊

因為經濟、交通的發達,現代人旅行的目的可豐富了,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應該還有許多其他各種可能性吧!至於旅行的類別,那可更多了,有設計完整的團體行,有訂做安排的自由行,還有只去一國或一地的深入旅行,更有七天走九國的趕路行程。近日加上鐵馬走萬里、火車任意上下、郵輪縱情海上等等主題旅行,類型可豐富極了。

 

說到旅行的地點,那可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全球七大洲、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全包了,旅行成癮的人,想來最愛拿份世界地圖,標示自己去過的地方,再得意洋洋的規劃下一個想征服的旅行目標吧!

 

第一部曲:多看多聽多景點的團體旅行

至於我自己,年輕時難得出國一趟,本著貪心的情懷,總想著要盡量利用時間,多走些地方,多看些新鮮事物,加上體力尚可應付,那種半夜出發,深夜回國的團體旅遊型態,最符合撈本的概念。回國後雖然累得不得了,卻還是覺得其樂無窮。

 

這種情形到了老公身上,那就更嚴重了。在出國考察排得緊密的團體行程之外,他還會利用空檔,在清晨出發前或吃過晚餐回飯店後,再獨自一人溜出去,壓馬路也好,騎自行車也好,總想讓自己與城市的關係更密切。

 

記得有一次清晨,他估算時間的樂觀毛病又犯了,清晨六點多借了飯店的免費自行車出門溜達。沒想到溜著溜著迷了路,清晨冷清的高速路附近,又找不到可以問路的人,心急如焚,直到遇見路過的卡車司機,硬是攔車問路,這才得以飛速趕回。

 

好不容易趕到飯店時,當然已經超過集合時間了,團員們都坐在大巴上苦等,等到大家七嘴八舌問清原委後,先而憂心,繼而哄堂大笑,這個「亂遊」經驗,一時之間為大家製造不少笑談。

 

這種不肯浪費時間,要充分把握機緣的旅遊觀念,持續了好多年,直到有一次參加星級度假村的定點旅遊,才豁然開了眼界。

 

怪怪!泳池畔「什麼都不做」,躺著休息看書

話說熱帶地區,泳池當然是度假村必備的戶外休閒活動,泳池旁躺著身材誘人的美女,更是宣傳海報上必不可少的風景。只是,我們每天看到躺在躺椅上的,不是腆著大肚皮,呼呼大睡的白髮老頭,就是手上拿著本書靜靜閱讀的男女。看著這些躺在泳池旁「什麼都不做」的西方人,心中覺得奇之怪矣,寶貴的旅遊時間怎麽拿來睡覺看書?

 

反之,看看我們,即使是度假村的定點旅遊,我們也把握各種可以參訪的行程,附近村落閒逛、免稅店購物,反正就是不願意待在度假村內白白「浪費時間」。

 

當時真的不明白這種「休閒」旅遊意義何在,直到隨著旅行次數漸多,閱歷見長,年華也逐漸老去,不但能體會,甚至也已加入成為泳池邊躺著睡覺、看書的族群了。

 

第二部曲:食宿交通全靠自己安排的自由行

早期由導遊帶著,走馬看花似的旅遊,剛回國時或許還津津樂道,但時間長了,腦海中的印象越來越模糊,分不清此處是何處,甚而完全找不到印象。反而只有那些

自己安排的行程常歷歷在目,在個人記憶庫中佔據相當穩固的地位。

 

所以後來的旅遊大多從團體行演化到自由行,進入人生旅行第二部曲。

 

這種全靠自己安排行程的自由行,要同時兼顧經濟實惠、多樣性與趣味性,還要安排每一天的食宿交通,確實相當辛苦費力。過程中也有許多突發事件不盡如人意,必須處變不驚,適時應變,因而也曾氣餒,暗自思量幹啥費事多此一「遊」。不過,多年後回想起來,辛苦的部分大多記不清了,留下的,卻只是滿滿的歡樂與驕傲。

 

自由行階段中記憶最深刻的,應該是行程安排得太緊湊,必須日日扛行李換地住宿的困難了。記得有一次安排的行程地點極多,旅行時間也長,必須帶足春、夏、秋、冬的衣物,因而一家數口,一人一大行李箱,每日搞那行李就夠折騰了,何況還常必須拖拉上下沒有電梯的月台,趕火車,搭灰狗巴士。哎呀!回想起那情景,還當真不寒而慄。

 

您或許會問,有些行李為啥不郵寄先行寄去,如此輕車簡從方便的很?是啊!說得好,這就可以拿出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來比對了。哈哈!當時經濟拮据的很,旅遊的錢必須花在刀口上,無奈!只有以體力換取金錢了。

 

不過,自由行雖好,到底還是需要計畫,安排行程,控管時間,離悠閒自在,隨著太陽的移動,閒坐泳池旁的道行,還差得遠呢!

 

是啊!旅行第三部曲就這樣隨著年歲開展了。

 

第三部曲:與環境一起生活的休閒體驗旅行

退休後,第一站就是到加拿大最東邊的「愛德華王子島」(愛島)度假,一待就是四個月,從春末到秋初,沒什麼特殊目的,主要是犒賞久在職場疲憊的身心。

 

所以,我們採用以「生活」取代「旅遊」、以「體驗」取代「度假」的概念,除了去超市買買生活用品料理三餐外,有暇時,迎朝陽、送落日,河邊靜坐觀賞水鳥河景,有空看看書,做點手藝。路上散步時,遇到鄰居打打招呼聊聊天,晚上夫妻倆上you tube追追劇,週六日再開車到處探險。

 

一晃,就過了四個月,碰到當地人驚訝的問我們在島上待這麼久,到底都做些什麼?因為他們認為島上「好山好水好無聊」。

 

「不無聊啊!」,我們波浪鼓似的搖頭反對,再連連點頭讚嘆:「這裡的景色每天都不一樣,好美啊!每天花幾個小時欣賞都不夠呢!」。諸君,您看,我們是不是可以代言泳池畔閒坐發呆的族群了?

 

結語:懂得休閒的八歲小孫

近日疫情稍緩,闔家登山健行去,難得的仲夏週日,當我和小學二年級的孫子,手牽手走下登山步道時,不知怎地聊起了最喜歡哪種旅行?他不假思索,有板有眼的回答:「只有在同一個飯店住兩夜,那種三天兩夜的旅行才好玩。」。啊!為什麼?說給奶奶聽聽。

 

(圖片說明:小學二年級的小孫懂得放鬆,懂得休閒)

 

「因為啊!如果只過一夜,第一天常常是下午才到飯店,游個泳,洗個澡,就要吃晚飯了。」,小孫說著說著,雙手比劃起來,又是游泳,又是刷背,又是交疊雙手做睡覺狀,接著嘟著嘴說:「吃完晚飯就要睡覺,第二天緊張的起床,吃完早餐,就要離開飯店。」,小孫聳聳肩,兩手一攤,嘴角一撇:「這樣太緊張了,沒有休息,沒有享受到,也沒有玩到。」。

 

這小大人的獨特議論嚇得我忘了走路,瞠目結舌!我等六十好幾人士,這多年來只要有機會,都是「拼命」旅遊,起早弄晚,走東看西,貪多嫌少的。直到耳順之年才開始體會「慢活」、「放逐」、「生活」的旅行態度,也才逐漸學會「放鬆」的必要性。

 

這八歲小兒哪來的人生體驗?整整比我們早了一甲子啊! 時代真的不同了!

 

作者簡介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