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元智中語系勇於跳脫傳統紙本框架,結合現代科技,不斷推陳出新,開拓出不同於他校中文系的特色。108級畢業成果展,於12月7日至9日,在元智六館一樓展出。此次參展十二件作品,強調古典文化與現實生活的連結,橫跨多重領域,顯露古學今用的深厚底蘊和跨域多元的視野。
本屆畢業展以「羽集,語翼成」為主題,象徵從懵懵懂懂、充滿好奇的大一新鮮人,在師友及志同道合的夥伴陪伴下,將所見所學化成養分,妝點羽翼,即將振翅高飛,在無垠的天空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更隱喻元智中語系勇於跳脫傳統紙本框架,結合現代科技,不斷推陳出新,開拓出不同於他校中文系的特色。
【尚食局】透過復刻唐宋時期的甜點和食器,以實體化、數位化方式呈現
此次參展的十二件作品,強調古典文化與現實生活的連結,橫跨多重領域,從人們的內心回憶、情感回望,到生活起居的飲食、服飾、禮俗、戲曲,再到科技發展帶來的虛擬貨幣、即將面對的職涯規劃,顯露出古學今用的深厚底蘊和跨域多元的視野。
作品【三分鐘的旅人】,由黃芷筠、王子瑜、陳詩妤、莊麗平、林惠芳、李政鴻共同製作,以樹的生長比喻人生經歷,枝葉隨著四季變化,由繁茂轉為凋零,如同人生的每一階段,隨著環境遷變,或悲或喜,無不隱藏著故事。作品中以短片、動畫描繪旅人的歲月記憶,勾勒時光與心緒,讓停留或走過這棵樹的旅人,再次感受昔日的種種,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三分鐘的旅人】以短片、動畫描繪旅人的歲月記憶
【漢風煙雲居】以「禮」作為企畫的出發點,探討漢人傳統服飾文化之美。范詠俊、葉姿妤、張怡瓏、陳奕恬從古籍文獻及卷軸壁畫中,追溯傳統漢服樣貌,透過擴增實境、動畫影像以及當前改良服飾,呈現兩者間的歷史連結。
【拾光砂集】,徐心妍、劉倢希、羅允彤、邱馨慧四位同學,結合照片模板與文本創作,運用手機APP及互動網頁,讓古典詩詞與心理測驗碰撞出的火花,使個人深層回憶透過文學之美,恆久傳承下去。
【青丘閣】,蔣妮靜、鄭瀅、鄭俐敏、黃明昱以故事改寫方式,將《聊齋志異》中狐貍精的形象,延續至現今錯綜複雜的兩性議題,在圖文影像等多元載體傳播下,傳達自己對於男女平權的理念。
【漢風煙雲居】以「禮」作為企畫的出發點,探討漢人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掌中武林】,鄭仕杰、蘇暐傑、高鉦翔、胡靖謙、郭運興藉由數位呈現、社群推廣、實物製作,將傳統布袋戲手藝人奮力於十指間的變化,所創造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畫面完整呈現,讓大學校園中莘莘學子更能近距離感受布袋戲演藝之美。
【尚食局】,張育瑄、朱顯蓉、張思涵、楊琇崳四位同學,透過復刻唐宋時期的甜點和食器,將當時華夏與西域文化交融的特色,以實體化、數位化方式呈現,帶領觀賞者深入探索傳統飲食文化的流變。
【浮雲】,以旅遊文學的形式介紹大溪的演變及歷史,鍾筱萱、謝菀芯、李佳潔、林保蕙運用精美的實景攝影,結合AR虛擬實境,搭配文字解說,記錄老街斑駁歷史痕跡。作品輕快活潑,如浮雲翩然靈動。
【掌中武林】藉由數位呈現、社群推廣、實物製作,讓大學校園中學子能近距離感受布袋戲
【虛擬人生】,藉由十個與中文領域相關的職業採訪,探析應屆畢業生踏出社會後多樣化的就業軌跡。王柏沅、連廷恩、樊啟平、郭詮靖、王尊尼、宋恩誥精心調查職場成功的秘訣,製作成互動遊戲,傳達文科生就業情報,縮短與職場的距離。
元智中語系主任何威萱表示,元智中語系以平衡人文與科技、融合傳統與現代、導入文化創意、實踐人文精神為教育目標。自101學年度起,將「畢業製作」納入必修課程,透過人文與數位的結合,建構多元適性、科技善用、永續創新的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強化學生深造與就業基礎,具體落實培養學生「學中做,做中學」與「帶得走」的能力。
香囊手做教學
四年旅程看似漫長,一晃眼卻如「三分鐘的旅人」,在「虛擬人生」與未來中探求生機,最終發現「習者無涯」,唯有不斷向前,慢慢將這一切精采的時光碎片,收集成「拾光砂集」呈現在眼前。本屆畢業成果相當契合「忠於自我」的決心,真正將興趣與熱情融入主題當中,令人感受「語妙絕倫」的新境界,這也是本屆主題發想的核心理念。中語系「畢業製作」課程,正是希望透過創新與創意,啟發學生更多的文學想像。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