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舉辦「AI數位韌性x永續創新」人工智慧產業論壇,邀請各界與會。前排左起為: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長栗永徽、緯創資通總經理沈慶堯、工研院執行副總暨總營運長余孝先、工研院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蘇孟宗、工研院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副主任黃維中、Appier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圖/工研院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近年來疫情的衝擊下,AI人工智慧技術加速落實於各大產業與民生生活,在AI廣泛應用的環境中,工研院今(2)日舉辦「AI數位韌性x永續創新」人工智慧產業論壇,邀請包括: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慶堯、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長栗永徽、Appier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與工研院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副主任暨資通所副所長黃維中等AI人工智慧巨擘與產學界重量級專家一同齊聚,共同探討臺灣數位韌性、淨零永續、可信任AI、中小企業與新創等AI機會與挑戰。
▲工研院執行副總暨總營運長余孝先指出,進入「AI平民化」的時代,工研院期望共同攜手國內產官學研界,共同建立起可信任AI產業生態系,促進臺灣產業的數位韌性與綠色永續發展。(圖/工研院提供)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表示,數位發展部在今年8月揭牌後,以「民主典範、智慧國家」為願景,AI技術將是協助實現願景的重要技術之一,產業署更打造「R、I、S、E」四大主軸,包括:Resilience指韌性、Integration是整合、Security是安全、Empowerment是賦權,取名為「旭日東昇」,透過提昇產業供應鏈韌性(R)、整合及協調各部會資源(I)、推動資安產業發展及人才的培育(S),以及讓各部會願意擴大創新應用(E)來提升臺灣產業發展,冀望AI技術發展與產業AI轉型以實踐臺灣2030年「創新、包容、永續」的智慧國家。
工研院執行副總暨總營運長余孝先指出,工研院在2015年推動AI時提出三個願景「產業AI化」、「AI產業化」、「AI平民化」,前兩者已耳熟能詳,接下來進入「AI平民化」的時代,就是AI讓中小企業受惠、讓一般人都能受惠,走向「AI everywhere!」,以現在弱AI的時代,其實AI已經無所不在,只是你有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在AI應用廣泛之中,也伴隨AI風險,臺灣目前迫切需要提升公平性、當責性與透明性,盡可能讓 AI 透明化,更安全、公正,建立更完善的AI數位發展的環境,工研院期望共同攜手國內產官學研界,共同建立起可信任AI產業生態系,促進臺灣產業的數位韌性與綠色永續發展。
工研院協理暨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蘇孟宗表示,針對2050全球大趨勢與臺灣2030挑戰,工研院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四大目標為「以人為本」、「跨域創新」、「數位韌性」與「淨零永續」,其中以數位與淨碳為基礎之轉型策略,將有助提升企業適應力,透過AI人工智慧著重在軟體、演算法技術的特性,巨量資料得以快速分析,並進行機器學習,使相關技術研發指向最佳的決策,工研院透過研發AI人工智慧科技,協助鋼鐵、水泥、石化等碳排大戶建立新的生產減碳技術,達到節能減碳並優化生產流程克服產業挑戰,未來將持續利用AI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精準掌握各產業的能源消耗,加速碳管理敏捷性,加速為臺灣實現淨零永續。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慶堯分享,緯創資通很早便開始著手數位轉型,全面鎖定 5G、AI 與 IoT 等新興應用,其中最重要的關鍵,便是培養與增強擅長資料科學與AI的軟體人才,進一步開發出能帶給人類創新體驗的各類智慧應用與新服務,以前瞻技術突破,打造企業永續競爭力。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長栗永徽說明, AI算法與模型由於複雜度極高,過去常被視為是黑盒子,不容易明白模型為何做出某種判斷,但是在自駕車的應用場域中,AI模型的脆弱點以及可解釋性必須即刻受到重視,結合產學研的研發能量,我們可以建立一套對AI模型強健性的評估機制,並思考AI治理的方法論,以達到可信賴AI的終極目的。
Appier首席機器學習科學家林守德,在機器學習領域擁有近20年的資歷及豐富的產學研實務經驗,認為「AI 是未來創造力的關鍵」並在論壇中說明在變動世界中的機器學習,強調機器學習與AI需與時俱進,研發更先端的技術以因應快速變動的世界。
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黃維中指出,為了掌握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系統,管理AI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全球逐漸重視「可信任AI」的議題,各國更開始將發展AI治理的法制與規範。國際現況如歐盟、美國、以及人工智慧全球合作組織 (GPAI)等國家或國際聯盟,希望在符合人權、包容、多樣性、創新和經濟成長等原則下,對於負責任地採用AI之應用,提供支持與指引,而針對標準的面向,台灣也參與 ISO等國際標準組織,希望凝聚AI標準制定的共識。未來台灣應逐步從建構評測規範與體系、發展評測共聚與環境、輔導和規與接軌國際等面向,投入可信任AI與應用。
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智慧化致能技術的人工智慧技術領域,期望支持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應用領域發展出的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今年更將聚焦AI數位韌性與永續創新議題,邀集AI專家與產業領袖共同探討AI技術與永續創新競爭力,建立產業韌性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