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發明的紅烏龍製茶加工技術,讓鹿野茶產業從谷底翻身,創造出1年2億元的產值,並外銷世界各國,最近就有茶農跟餐廳、咖啡廳業者合作,推廣把紅烏龍入菜,讓民眾不僅能喝紅烏龍,還能「吃」紅烏龍。 炒好糖、放入豬腳、香料,炒上色,再加入剛剛現泡的紅烏龍茶湯,並放上茶葉慢火燉煮,臺菜廚師說,紅烏龍讓滷鍋帶有淡淡茶香,茶苦味也能帶出不同風味。 廚師 簡秀倫:「就是微微苦,它其實會把那個整個的滋味有沒有,其實它會更好,微微苦,但是我們的舌頭是吃不出來。」 除了滷豬腳,10多家餐飲業者分別端出各式甜點,義大利麵、麵包甚至是臭豆腐,都加入了鹿野紅烏龍,這場由食農教育工作者與茶農合作,舉辦紅烏龍分享會,讓茶農跟餐飲業者,介紹紅烏龍的特性、品嚐方式等,再讓紅烏龍入菜,成為餐桌上的要角,而不只是茶飲而已。 鹿野茶農 張一鳴:「跟不同的臺東的甜點,臺東的特色的料理做結合,讓它慢慢深入臺東人的文化裡面,那以後大家聽到紅烏龍,就會想到臺東了。」 揪豆工作室負責人 涂裕苓:「如果可以多使用,這些小小生產者的食材,它會變成一個很棒的循環經濟,那我們不一定要去買西部的東西,就可以支持這些小生產者。」 涂裕苓也強調,2年來已舉辦了數場在地食材分享會,從米飯、米穀粉、豬肉再到紅烏龍,把友善耕種的小農與餐飲業者、消費者齊聚在一起,互相認識及分享食材及料理,搭起產地到餐桌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