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華大學SDGs永續生活講座!陳宇華談ESG育苗換金術

中央社/ 2022.11.21 09:4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121 09:47:33)中華大學學務處今年連辦15場深耕品德教育活動,11月15日舉辦最後一場壓軸講座,邀請到中華社會設計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宇華來談創業經歷,他和同學分享如何把氣候危機變成龐大的綠色商機,又是如何將「以樹養球」的ESG概念導入,結合企業淨零碳排的需求,達成種樹減碳救地球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

今年49歲的陳宇華,在台東出身長大,輔大經濟系畢業後就投入保險業,一做就是22年,原已是年薪高達300萬元資深主管的他,在40歲那年,毅然決定辭去工作,轉身投入種樹救地球的行列,並創立「綠色冀泉」公司,推出以樹養球計畫,目標是在台東打造亞洲第一座森林足球場。

陳宇華表示,以樹養球的概念是來自於原住民好友的啟發,因從小就很喜歡大自然,對森林也特別有感情,在他還在從事保險業時,就已跟著朋友在花東部落到處種樹,也長期贊助偏鄉國小的足球隊,後來到了40歲的時候,總覺得人生應該要做一點什麼改變,便決定要創業成立一家以種樹為目的的社會企業。

陳宇華坦言,2014年綠色冀泉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很多友人都不看好,認為他應該等賺大錢後再來做公益,但學經濟出身的他,卻決定反其道而行,因他嗅到許多企業面臨ESG淨零碳排轉型需求的商機,便利用在保險業學到最重要的「風險轉嫁」概念,希望種樹的成本能由企業來買單,最後達成可行的循環經濟模式。

為證明自己的想法可行,陳宇華花了4年的時間來驗證,他先找牛樟苗農契作降低風險,在確認育苗存活率可達9成後,再找社福團體合作來育苗,但1棵樹要長大需要3年的時間,成本約需1000元,他希望能把這些成本轉嫁給有淨零碳排需求的企業來買單,達到共享共利的模式,但如何讓企業看見,便成了大問題。

陳宇華決定把種樹救地球、幫助偏鄉學校與社福團體、栽培足球員的想法結合在一起,只要贊助的國小足球隊贏球,進幾球就種幾棵牛樟樹幼苗,等牛樟長大後也不砍樹,反而利用枯落枝葉製成文創商品,再將營收的1/3,直接回饋給學校和足球隊,藉由透過這套循環經濟模式不斷參加比賽得獎,希望能被企業看見。

在陳宇華的努力耕耘下,綠色冀泉公司近幾年開始展露頭角,以樹養球計畫在2018年入選亞洲百大社會企業、2019年獲得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亞軍、2021年獲得環保署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遴選新創組最高榮耀二星級獎、2022年獲得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企業也因此慢慢發現他們的存在。

讓陳宇華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獲得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亞軍的那次比賽,因評審要求要把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呈現出來,他和太太靈機一動,就跑到菜市場買了150元的青花菜,用擺盤的方式呈現出一座森林足球場的模型,讓評審為之驚艷,也意外抱回260萬元的比賽獎金。

以樹養球計劃在不斷獲獎被媒體報導後,開始有許多企業紛紛前來洽詢合作,像是國際鐵人三項競賽就已連續3年都找綠色冀泉公司合作製作獎牌,因為經由枯落枝葉製成的獎牌,每面紋路都不同,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大受歡迎,後來也有越來越多比賽的獎牌都是委託綠色冀泉公司製作。

今年則有2家大型企業來找綠色冀泉公司合作,國泰人壽為慶祝60周年活動,陳宇華就幫企業規劃要在60間學校共種2882棵樹,為什麼是2882棵樹?因為國泰金控的股票代號就是「2882」;而台新銀行慶祝30周年活動要種4000棵樹,該計劃還因此通過英國國際社會價值協會SROI認證,每1元的投報率為6.81元。

綠色冀泉公司目前跟全台超過200所學校合作種牛樟樹,已累計種超過1萬棵樹,未來目標是10年要種100萬棵樹,每棵樹都會運用科技定位來追蹤,還有專屬的QR Code,每棵樹的成長點滴和是誰種誰養的都一清二楚。陳宇華說,他會繼續把種樹下去,就算只種一棵樹,也會不惜代價的全台跑透透,努力去種樹。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