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慈濟大學傳播系校友潘信安導演返校分享

慈善新聞網/ 2022.11.19 09:25

        「想做的事要有行動力、不要怕手髒」這是潘信安導演的信念,也因此讓他還未滿三十歲就有了許多不同的人生經歷。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院週會特別邀請慈大傳播系畢業的潘信安導演蒞校演講,分享自己的經歷及近期獲提名入圍的兒童深入自然體驗實境類節目《叫我野孩子》的製作過程及理念。

        教育傳播學院何縕琪院長說:「不論今天你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規定才來,你都行動了,跟大家一起坐在這裡;不論是用來自兒童的角度,還是傳播的視角,都希望大家來這邊是擁有一個美好的午後。這些收穫如何轉化成為成長的養分,或從中學到了什麼,就期待各位去探索,因為生命就是需要探索的。」

        潘信安導演分享他從大學到工作的重要經歷,潘信安說:大學時期的川愛志工隊是讓他重拾國際志工活動的原因,因為他們除了到現場服務,也在當地培養當地志工,讓這份力量繼續延續下去、也讓在地志工有獨立運作的能力。

        就讀傳播系的他,曾在慈濟大學創立慈大網路電視台FAN TV,但因為經營需要花太多精力且沒有順利傳承,一年後就倒閉了,但他認為敢試、敢行動就是最重要的。就像他們曾到富源社區帶孩子拍照、認識自己的家鄉一樣,除了帶孩子玩,潘信安導演說:「我們也培養孩子成為“小導覽員”,讓孩子帶遊客以闖關遊戲的方式認識當地,把整個社區當作實境節目現場」,還在學校大愛樓為社區的老人、孩子舉辦花甲童心展。

        大四的他,希望用大學四年所學做自己的畢業製作,他想知道自己能否用對等的能力,讓顧客願意付錢,於是有了「達路岸返鄉的號角」這個畢製,也拍了第一隻達路岸獵人學校的預告片,從第一次場勘學校已經傾斜,到第二次場勘學校倒塌,那時的他認為自己的畢製不能用一部影片作結束,於是想為當地帶來實質的幫助。他們做了動態紀錄、產品、做深入旅遊的設計、也做群眾募資,把自己當作行銷公司,最後成功重建達路岸。

        畢業後潘信安導演曾開設自己的公司,更接案到俄羅斯拍攝技職奧運的紀錄片,影片中記錄了所有參賽選手,因為他們認為這支紀錄片不是為了告訴大眾,得獎很了不起,而是每一個努力的學生都值得被看見。他說:「如果當初我們因為經費沒有到場拍攝,那麼那些得獎的臺灣選手,開心的領了獎牌後,就只能落寞地離開會場,不會有人在台下等著要採訪他,分享他的喜悅。」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專業上努力的時候都可以造成善的影響力,想做的事要有行動力、不要怕手髒,而這也是潘信安導演一直秉持的信念與動機。

        週會的尾聲,潘信安播放自己拍攝的影片《叫我野孩子》,也分享拍攝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大小事,雖有許多突發狀況但有更多意外收穫,記錄到孩子很真實的一面,潘信安導演說:影片拍攝的地方其實就是自己畢業製作拍攝、重建的達路岸。緣分從大學開始,他也沒有想過會因為拍攝節目再回去,感覺蠻有趣的。節目中可以看見一直是孩子在帶領我們在這個大自然裡面探索,潘信安導演也說:「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當一個野孩子無止盡的嘗試、挑戰,用行動探索自己生命的邊界。」因為想像不能帶你跨出那一步,但行動可以。

        活動最後,何縕琪院長分享:「過往辦理院週會,學生在下面滑手機等情況屢見不鮮,因為可能老師想給的東西不是學生需要的,就好像野孩子一樣,有時候大人想盡辦法想為孩子好,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卻不是這麼的好,是因為那不是孩子自己要的,這種時候好意就會變成一個不好的結果。潘信安導演的《叫我野孩子》入圍「兒童奧斯卡」之稱的NHK日本賞,其中有孩子又有傳播及教育意涵,非常符合慈大教育傳播學院三個重要的元素。而做為一位老師最驕傲的就是看到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永遠都希望學生比他更強,很開心傳播系校友潘信安導演回來分享他的經歷,也期待激盪出更多的火花,讓學弟妹們能勇於走出舒適圈接受挑戰。」

(資料來源: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