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雁默專欄】今日「烏克蘭疲勞」,明日「台灣疲勞」

匯流新聞網/雁默 2022.11.18 06:41

雁默/自由撰稿人

G20落幕,一份「非共同宣言」凸顯了今年全球局勢的分歧與矛盾,這份宣言以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並要求俄方無條件撤軍。然而,文本中的「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烏克蘭戰爭」,「對局勢和制裁有其他看法和不同評估」,為宣言的代表性打了折扣。

對俄羅斯最鷹派的觀察者,刻意淡化宣言中的分歧,鼓譟此份宣言是「重大突破」,並形同默認「沒有停火協議,只有俄羅斯撤軍」,甚而篤定判斷中國拋棄了俄羅斯。不過,事實是,中印兩國並未改變其對俄烏衝突的立場,並顯然不是宣言中的「大多數」。另外,此宣言也沒有各方領導人的署名。

宣言中的「大多數」就沒有分歧嗎?當然有的,且真相立即被一顆落在波蘭的導彈揭穿。

2人死亡,震驚各方,導彈是誰打的?調查真相再容易不過,但兇手卻一時成為懸念,G20裡的G7展開了磋商,集中討論「應該對誰究責」。懸念不是來自俄烏的相互指責,而是來自於「北約該不該據此對俄羅斯開戰」。

這下尷尬了。

原本「大多數」一口咬定是俄羅斯幹的,但卻又迅速做出了相反的表態,先由拜登緩頰「不大可能是由俄羅斯發射」,再由當事者波蘭對外宣稱,導彈是烏克蘭的,且非蓄意,而是意外;最後由北約總結,是烏克蘭導彈,但錯不在烏方,俄羅斯要負最終責任。

再傻的觀察者都看得懂,美國與北約不願藉此事端與俄羅斯開戰,而「烏克蘭必須是個無奈的兇手」。那麼,被炸死的2人,其家屬該仇視誰呢?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北約?美國?還是…….「大多數」?

G20這份宣言,以及早先俄方從赫爾松撤退,皆被宣傳為西方與烏方的重大勝利,澤倫斯基甚至在G20上(視訊)宣稱「這是類似諾曼第登陸的轉折點」,彷彿普京就要步入希特勒舉槍自盡的後塵一般。

既然「勝利在望」,且所有大國皆反對核威脅,導彈炸到北約國家,西方為何還是不開戰呢?不但不開戰,還將肇事者指向付出重大犧牲的西方代理人烏克蘭,挺烏者都不害臊嗎?

在此局面下,回頭再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邀請小布希,澤倫斯基與蔡英文連袂演出的「為自由而奮鬥」(The Struggle for Freedom)研討會,這「民主自由」誦經大會,像不像自殺炸彈客赴死前的宗教儀式?

事實上,美國近期已在鋪墊退場機制,要求烏克蘭釋放和談信號,理由是怕歐洲盟友有「烏克蘭疲勞」(Ukraine fatigue),烏方堅壁清野地拒絕談判,會讓歐洲撐不下去,也挺不下去。令人莞爾的是,無論西方對俄方表現得多強悍不屈,這枚落在波蘭的導彈,完全炸開了西方的「烏克蘭疲勞」。

說到底,歐美正在尋求體面退場,而G20就是一個西方拜託中印居中斡旋的場合,「宣言」,則是一份顧及西方面子的退場文本,將中印的和談立場,包裝成「西方反俄隊」的共同立場,目的就是要掙脫烏克蘭泥淖。

淡化處理「波蘭導彈事件」,就是具體的停戰宣言,也更令人確信,俄羅斯的赫爾松撤退,是拜登與普京達成的默契,旨在為停戰創造條件。

停戰,雖也是中印希望見到的結果,但兩國都不願按照西方劇本演出,無謂犧牲與俄羅斯的關係,所以G20宣言才會出現懸疑文本。

真相,往往不是重大地緣政治事件裡最重要的面向,例如才發生不久的「北溪遭毀」疑雲,查清楚很容易,但真相卻形同禁區。真正重要的往往是,相關各方如何將事件的後續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那麼,從台灣視角看,我們看到了什麼?

現在全世界都認為台灣是下一個烏克蘭,蔡英文一方面拒絕這樣的認定,另一方面又迎合這種論調,其所展現的矛盾,說穿了就是「既要對內維穩,又要對外討拍」,其結果就是將台灣拖入一個精神錯亂的渾沌黑洞裡。

對西方而言,特別是歐洲,「烏克蘭疲勞」是活生生的現實,在言辭逞威的表相下,其實對局勢一籌莫展,不但無法止血,內部分歧還愈演愈烈,只能想方設法哄騙烏克蘭接受現實。這對台灣不啻是另一則寓言,台海可能還沒開戰,世界就出現「台灣疲勞」。

例如,對於可能的台海衝突,類似「波蘭導彈事件」會不會發生在沖繩與那國島?屆時日本與西方會將肇事者歸咎於北京,還是台北?

「台灣疲勞」與「烏克蘭疲勞」的差異是,後者已造成相關國家的「立即損失」,前者還只是「潛在損失」。「立即損失」的經驗,可供各方評估「潛在損失」,並預作佈局。如上例,應已是相關方沙盤推演裡的其中一種場景。

美國對於台海戰爭的潛在損失,已預作因應,也就是掏空台灣最有價值的部分。此外,為提升北京的潛在損失,美方則以「武裝台灣」作為先期投資。北京當然也不是吃素的,必然想方設法減少潛在損失,重中之重,便是先消弭南海問題,穩定東南亞。

此外,西方制裁俄羅斯的經驗,有助於北京提早拔除地雷,重中之重,便是降低對美元儲備的依賴,然後才是深化與西方的經貿連結,務求增加西方干預台海問題的潛在損失。美歐無法與中國經貿脫鉤,注定了其制裁效力不可能高於俄羅斯。

換言之,「台灣疲勞」是一種隱形的估算,中國大陸必然會讓各方意識到干涉中國內政的潛在損失,以作為統一的外部防線。這與美國威嚇中國使用武力的方式雷同,方向相反。白話說,中美雙方各自在佈局具體的威懾力。

本屆G20,習近平根本就是主角,其與各國領袖的會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所有重要國家都想重新與中國廓清未來的關係,包含美國在內。這樣的局面有助於北京逐個引領大國游離出單極霸權世界,在一個新的多極世界格局裡解決台灣問題。

今日的「烏克蘭疲勞」,不但沒有將西方與中國的距離推更遠,歐洲反而更需要中國的援手脫困,德國已邁出了第一步。北京並不需要歐洲親華,只希望歐洲自主,只要這些美國小弟逐步走向自主,明日的「台灣疲勞」就不遠了。

而若開戰前西方就出現「台灣疲勞」,那還真是天佑台灣。

相較之下,蔡英文「為自由而奮鬥」的誦經,與其對內維穩,又對外討拍的「烏克蘭矛盾」,就顯得蒼白不已。

圖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台灣的「川普陷阱」在哪裡?

【雁默專欄】林耕仁踩到哪種地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