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復甦埋藏的記憶—透過客家影視回望移民奮鬥足跡

台灣產經新聞網/英雄旅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2.11.18 00:00
新聞圖片

從1980年代起的「臺灣電影新浪潮」開始,客家元素就開始漸漸散落在台灣電影中。近年台灣影視也慢慢在復甦這些客家記憶,如2021年的時代生活劇《茶金》,細緻呈現舊時代氛圍與客家族群的生活環境,為台灣的時代劇邁出相當大的一步。為了讓觀眾更認識客家族群與文化,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一連舉辦八場「山鳴谷應」客家電影系列講座。透過各個領域的專家對談,分享多部影視作品中,其藝術、歷史或文學中的客家元素,認識客家族群對社會的貢獻。

 

第六場講座移師到高雄,邀請曾製作過白色恐怖受害客家人報導的鍾喬老師、現職於製片、劇本開發等影像領域的徐佑德製片,以及屢屢獲得金鐘獎肯定的陳南宏製片。三位與談人深入探討白色恐怖底下,客家人在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勇於挑戰的先鋒精神。

 

鍾喬老師刻意用客語開場,以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的作品出發,切入討論台灣影視作品中的白色恐怖議題。近年臺灣關於白色恐怖的文學與影視創作,成為近年來的一個潮流,鐘喬老師認為歷史是需要轉身去面對的,該如何去看待歷史本身所承載的意義,重點在於切實的去還原那段歷史。

徐佑德製片表示,早期的《悲情城市》、《牯嶺街殺人事件》都有關於白色恐怖內容的描述,然而中間這類作品卻有了很長的一段空窗期。直到近年掀起這一波熱潮的電玩遊戲《返校》,所改編的恐怖片達到了2.5億的票房,再次讓白色恐怖議題走入大眾視野裡。對於臺灣能夠再次面對這段歷史,為當年無法發聲的的人民說出故事,徐佑德製片感到相當感動。

 

製作《台北歌手》的製片陳南宏表示,剛入行時就經常接觸到具有客家相關創作的影視作品,客家對他來說是一種隱約的存在於生活與文化中的美學。從事劇本開發的徐佑德製片則在對於客家影視的發展上表示,近年整體的客語影視作品類型漸趨多元,已經能夠跨越語言的隔閡,被大眾所看見。而除了劇本本身議題以外,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能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才是讓觀眾看下去的關鍵。同時必須給編劇足夠的時間與心力,才能產生出好的劇本,這是成就戲劇重要的一部分。

 

透過多位與談人的分享,更深入的了解了台灣歷史中白色恐怖議題的脈絡,並且與現代影視作品相輔相成的意義,傳達出這些被埋藏在歷史角落的故事。也為台灣影視帶來邁向未來的新出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