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對於媒體報導COVID-19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一萬多人,據此評論台灣防疫成效不彰,中華醫師全國聯合會除了表示無法接受之外,還對「不當評論」給予最嚴厲的譴責。
平心而論,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辛勞,全民都有目共睹,沒有人會全面否定他們的努力與付出,也沒有人會故意貶抑他們的績效與貢獻。
眾多醫師的辛酸與不平可以理解,然而,聯合會提出的一些說法是否正確?當然有討論的空間。舉例來說,聯合會指出:
— 在今年四月之前我國染疫人口數和比率都是全球先進國家中的最佳數字。
— 我國在OECD共40國中,每百萬人口累計確診死亡率仍排名全球第四低。
—經濟學人文獻顯示,台灣疫情與其他OECD國家相比,每十萬人口COVID-19累積超額死亡率排名世界第四低。
這些數字不能說完全不對,但也絕不能說完全正確。因為台灣在去年四月前染疫人口數和比率確實是全球先進國家中數一數二,但去年六月後,情況就已經不同。台灣確診與死亡人數快速增加,當時致死率3.67%,在東亞及東南亞都排名第一。在疫情嚴重情況下,台灣一度是先進國家中施打疫苗最少,試問,這樣的防疫成效還能說是全球最好嗎?
再說死亡率和超額死亡率排名全球第四低,無疑是引用指揮中心的講法。今年七月初,指揮中心依據經濟學人統計,指出台灣疫情期間超額死亡為負2000人,代表死亡人數比疫情前還要少,在全球排名第二低,當時許多專家就認為數字不精確,因為疫情還在進行,必然會變為正數。從這兩年台灣火葬人數的異常增加,更可以證明其不實。
十月11日,王必勝指出與OECD重點國家比較,我國COVID-19致死率是0.17%,是OECD國家中第六低,每百萬人口死亡數台灣是OECD國家中第四低。
注意到沒有?王必勝說的是「每百萬人口死亡數」,而聯合會指的卻是「死亡率」;更重要的,王必勝是指台灣與OECD「重點國家」相比,也就是說,跟OECD十二個主要成員國相比,台灣排第四低,怎麼到了聯合會這邊就變成全球第四低?難道三十八個成員國的OECD就是全球嗎?
老實說,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年,台灣防疫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但此後漏洞百出,每況愈下;尤其是今年以來,台灣確診增加人數一度是世界第一。據詹長權教授指出,截至十月22日,台灣累積確診7414829人,在全球排名第18高,累計死亡12258人,在全球排名第59高。請問,以台灣醫療水準之高、資源之豐富,這樣的防疫表現可以算是很好嗎?
截至十一月15日止,每百萬人確診案例:
全球82241
美國298605
印度31755
日本185684
香港262768
大陸191
印尼23551
泰國67045
越南116312
台灣多少?338744!
換言之,按照人口比例,台灣確診不但比全世界的平均數要高,比起全世界確診人數最多的美國、印度也要高;在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中,除了韓國之外,台灣恐怕也是首屈一指。
無庸置疑,疫情期間台灣醫護人員的表現固然值得高度肯定,但防疫成效真的沒有那麼高,主要責任不在醫護人員,而是指揮中心,因為許多疫情的破洞和疏失,不是執行而是政策使然。特別是身為指揮中心指揮官和衛福部長的陳時中,政策的制定、預算的編訂和措施的監督,都由他主導,防疫的成敗當然也應該由他負責,防疫表現好的時候,他的功勞不能抹煞,防疫表現越來越差的時候,他自然也難辭其咎。問題是,他究竟扛過什麼責任?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