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吳小姐來看診時表示,自己時常下腹痛,伴隨發燒、性交痛,去婦產科檢查說是骨盆腔炎,雖用抗生素後稍有緩解,但仍反覆發作,甚至惡化嚴重到要開刀引流骨盆腔內的膿瘍,婦產科醫師提醒,目前已步入慢性骨盆腔炎的階段,也合併骨盆腔的沾粘,會很難懷孕。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骨盆腔炎指的是位於骨盆腔內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腹膜等結構,受到細菌感染後所造成的發炎現象。細菌從陰道逆行性經由子宮頸、輸卵管逆走入骨盆腔中,因而致使骨盆腔發炎。
延伸閱讀:
自我檢測不孕體質!醫:經期提早或「這種出血」應當心
骨盆腔發炎原因、症狀
引起骨盆腔發炎的常見原因,包括性行為、使用子宮內避孕器、子宮輸卵管攝影等外來物所導致,另外像是墮胎、手術、衛生習慣不佳等,也都容易讓細菌跑進去骨盆腔內造成發炎。發作時症狀如下:
- 下腹痛
- 發燒畏寒
- 不正常的陰道分泌物
- 嚴重時合併心跳加速及想吐
蔡易昌警告,骨盆腔發炎之後,還有可能會造成骨盆腔沾粘,如果卵巢、輸卵管附近沾黏到了,就會影響到懷孕。
骨盆腔發炎影響不孕機率
根據統計,骨盆腔發炎是造成女性輸卵管不孕最大的原因:
- 發生1次,有12%的不孕機率
- 發生2次,則有23%不孕機率
- 發生3次以上的骨盆腔發炎,不孕機率高達54%
中醫方面,慢性骨盆腔炎是屬於中醫「癥瘕」、「痛經」、「不孕」、「婦人腹中痛」等範疇。宋朝名醫陳自明所著的《婦人大全良方》,是中醫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婦產科專著,書中提到:「夫婦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絡之間夙有風冷,搏於血氣,停結小腹,因風虛發動、與血相擊,故痛也。」
以及「夫婦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經否澀不通,或產後餘穢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為風冷所乘,血得冷則成瘀血也。血瘀在內則時時體熱面黃,瘀久不消則變成積聚症瘕也。」清楚描述了相關的病因病機以及病程症狀。
到了清朝,婦科名家傅山編撰的《傅青主女科》則是近代中醫婦科的經典著作,提到「夫帶下俱是虛症」,以及「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鬱,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帶入了臟腑氣血相關的病機理論,認為本病常因經期、流產後胞宮空虛之時,攝生不慎,寒、濕、熱、毒之外來感染,且與引起發炎反應有關,因此凝滯胞脈,瘀阻於內,不通則痛。
中醫治療骨盆腔炎 調理經期、補腎
蔡易昌表示,病程若久拖,會出現「鬱久化熱」及「久病入絡」的現象,外邪入侵之後,鬱久從陽化熱,臨床上多會出現熱症,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發炎反應,加上邪氣客於胞脈,阻滯氣血,日久不散終成瘀阻,病情遷延耗損正氣,便會「病久傷正」,脾腎虧虛,血脈運行無力,更加重瘀阻,也就形成本病的寒、濕、熱錯雜,瘀、虛併見,本虛標實的特色。
中醫治療上,針對本病的本虛標實特點,分階段給予不同調理。經期宜逐、宜溫、宜行,採用益氣逐瘀,補腎溫經,通絡調經之法,順勢導下,使寒散、濕利、熱清,胞宮胞脈積聚之邪有出路,氣通血活,瘀去痛消,而又不傷正氣。非經期求因治本,健脾補腎以扶正氣,消癥散結以袪除邪氣。
蔡易昌分享,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吳小姐時常發作的下腹痛、發燒、性交痛已經消失,月經也順了很多,她高興地表示:「婦產科醫師說我的慢性骨盆腔炎已經好了,而且前幾天也驗到懷孕了,真是太好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