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潮境智能海洋館首次成功孕育 倒立水母寶寶超吸睛

台灣好報/ 彭姿穎/基隆 2022.11.11 16:41
新聞圖片 【記者 彭姿穎/基隆 報導】海科館潮境智能海洋館最近傳出喜訊,位於3樓廣受大、小民眾喜愛的海中舞者-水母缸,近期育成有許多可愛的倒立水母寶寶了!這也是潮境智能海洋館首次成功養育水母的喜訊,最大已長成有50元硬幣大小。這些被移養於LABX實驗室的倒立水母寶寶可愛的小模樣,也吸引了許多大、小朋友的目光,在這展廳中民眾可以看到水母具有「世代交替」的生命史!

海科館說明,水母的生命史具有「水螅體」和「水母體」世代交替的樣貌出現,這世代交替的兩種樣貌一般民眾很難同時看到。水母為有性生殖,其受精卵發育成幼蟲後即離開母體,成為肉眼難以看到的幼蟲漂浮於海。而海科館在籌建之初因在潮境設有抽水站以將潮境海灣的水抽到研究中心養殖海洋生物及智能海洋館。一方便可監測海灣的水質,另一方面也進行海洋生物的養殖與復育,這次「水螅體」出現在不同品種的水母缸體,海科館研判為係為水母產下的浮浪幼蟲隨著缸體的海水而來。而後固著在展缸成為「水螅體」,再經由無性生殖(出芽生殖),變成碟狀幼體,此時期碟狀幼體會脫離水螅體而成為可以自由漂浮的小水母。而這「水螅體」與「水母體」即是水母生命史中「世代交替」的循環現象。

海科館養殖員盧信榮說潮境智能海洋館室內飼養水溫維持在24°C,今年6月正式開館時就已經發現在三樓水母區圓柱水族缸馬賽克水母和海月水母缸壁出現有倒立水母的水螅體,但是這些缸體沒有養過倒立水母,因此研判倒立水母水螅體是隨著天然海水進來展館。水螅體看起來像海葵、也像花苞,黏在許多小分支上,水螅體成長到一定大小後會開始出芽,變成碟狀幼體,此時期碟狀幼體脫離水螅體即成為可以自由漂浮的水母寶寶。

這些水母傘頂經發現直徑超過1cm後,觸手上的共生藻分布開始明顯出現,此經由養殖員細心照料及移至室外的缸體,讓倒立水母寶寶觸手上的共生藻可以行光合作用並提供足夠的營養後成功育養了許多倒立水母寶寶。倒立水母顧名思義是一種觸手在上,傘頂在下的水母,一般被認為是生長在温暖,無水流的水域之物種,通常在光線充足的台灣中南部濕地或養殖池旁的水坑中,營養鹽較高的之水域出现,時間點大約在每年10月到2月之間,一般認為最適溫度在25-28°C,也有人主張25°C以下。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目前這些倒立水母寶寶部份放置於潮境智能海洋館3樓LABX實驗室中進行光線及水流測試,希望未來能從水母的「水螅體」到「水母體」整個生命週期皆能在海科館智能海洋館內控制的環境下被飼養與研究,也可讓民眾有源源不絕的倒立水母可觀賞及見識水母所謂的「世代交替」現象。民眾近期到潮境智能海洋館3樓潮中舞者展缸裡可多留意優游的水母缸裡的可愛水母與「水螅體」,以及這些被育養成功而在LABX實驗室展缸的水母寶寶們。(圖片:記者彭姿穎翻攝)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更多新聞】

  • 國際海洋素養初階中文電子書 國海院發表暨工作坊
  • 一直被誤會的水果「青皮椪柑」 酸甜好滋味!
  • 五彩捕魚翁「翠鳥」 捕魚過程洗鍊嫻熟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