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謝英俊-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Inaction of Architecture

欣傳媒/欣傳媒 2022.11.09 11:42

新聞圖片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從「善治素地」到「似這般都賦與斷井頹垣」
921大地震後,謝英俊與邵族部落一起重建家屋,謝英俊不僅主導募款建造,還堅持在此刻機械化的世界,仍然使用低科技的方法,對不分男女老弱的勞動力寄予尊重,相信個體與家庭在鄰里互助下,確實可以自己動手造出家園。
謝英俊並藉由這次地震的造屋經驗,積極進入他不熟悉的中國貧困農村,幫助需要住宅的農民自力造屋,更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後,進到多是藏、羌等少數民族的茂縣山區,進行50多戶的楊柳村重建工程,讓羌族居民參與建造,並以恢復或延續原有信仰、儀式與居民自體性,作為建築的主要目標,展現他獨具風景的建築美學態度。

案例
善治素地 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建築專業者必須退到第二線,建立一個平臺,讓使用者參與。再來就是講關鍵詞「互為主體」,和建築師角色的「弱化與不能」,這是一般建築師較少的經驗,要怎麼樣弱化?我會用其他的藝術形式,譬如詩或是文學來表達在這方面的看法。然後進入到核心的關鍵詞「複雜」,卡爾維諾也談「複雜」,因為建築跟人關係非常密切,這現象應該更為強烈,但是現代建築美學都趨向「純淨化」,常常把人排除掉,而真實的世界並非如此。另一個關鍵詞是「匱乏」,匱乏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始終和人類相伴隨,「有所限制」是必然,當然我們現在處於非常富裕的時代,往往忘掉這件事,匱乏所產生的「渴望」,始終是一種創作的動力。最後談的關鍵詞「殘缺」,許多美學論述如「侘寂」,常環繞在殘缺或遺憾的情境裡,那在建築裡又會是怎麼回事呢?

新聞圖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初期構想分為大小系統,鋼構傘架是回應屏東熱帶氣候的大系統,各樣的小建築散置下方則是小系統。建築物的主體性降低,為不可知的未來使用與發展,預留空間;建材構成方面,計畫採可拆卸、重複組裝與更替的方式,可隨空間營運的需求彈性調整;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新聞圖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外牆立體植栽牆,經過數年植物種類更迭,日益茂盛;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陌生化 美濃客家文物館 
為例,所謂地域主義傾向的設計操作,一定得「造化入畫」,就是必須反映當地的自然地理、社會人文等條件,但這建築的主要功能是文物館,傳統合院沒有這個功能,尺度也不對,就得有新的作為,也就是「畫奪造化」。在反覆拉扯中,這建築的主體性、生命力就出現了,過程中「陌生化」會慢慢生成,「陌生化」不是跳躍的,要跟原本有連接,連接怎麼捏拿,就是所謂的天機。再解釋一下「陌生化」,引用一下杜甫這詩句「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正常敘述是岸邊微風吹動着細草,倒置後就有新的境界,建築設計也是一樣。

新聞圖片1996~1999年,高雄美濃客家文物館;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新聞圖片1991年,新竹縣立文化中心配置模型,主要的設計構想是以聚落的型態來包容文化活動的多樣與有機性,更有利於分期發展。以圍籠屋、圓樓、合院、庭院等傳統空間形式與秩序加以轉化,使其具有傳統地域色彩,又能適應新的活動內涵;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新聞圖片1991~1995年,新竹縣文化中心甫完工照,左側為新竹縣文化中心展示館;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互為主體、弱化與不能「繭」-2009年深圳雙年展作品
「繭」是2009年深圳雙年展作品,建築師都是牛人啊,像這三個傢伙(Marco Casagrande、阮慶岳和謝英俊)怎麼可能合作?都那麼厲害,頭上都長角。那時Marco看到土蜂半天就把蜂房蓋好,他就想在深圳的雙年展做這件事情,顯示人類的無能。設計很難溝通啦,快開展沒有辦法了,最後找了我們團隊幹練的劉振來幫忙。他拿了不清不楚的草圖,按他的理解開幹,在路邊找民工,去梅縣找竹子,民工不管你們這些傢伙在講什麼,直接幹他的,基本上完全失控,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這個團隊叫WEAK(弱),每個人的力量都消失掉了,所以叫做WEAK(弱),基本上失控狀態。有人建議要如此如此,有人要把尾巴往這邊挪,民工說應該往那邊去,最後完成的作品變成這樣子,太精彩了!超出所有人的想像。這是深圳雙年展存留最久的作品,所以WEAK(弱)不見得不好。

新聞圖片「繭」-2009年深圳雙年展作品;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新聞圖片「繭」-2009年深圳雙年展作品;圖片提供/典藏藝術家庭

 


目錄
發行人的話──鐵鍋滷豬腳的難忘滋味/簡秀枝
序言──也是旅程/謝英俊
序言──行者,無懼也無疆/阮慶岳

八個作為
1 單線圖
2 數字化
3 常民強化輕鋼結構系統
4 開放建築系統
5 適用技術
6 可持續建築
7 房屋工業化
8 物件導向設計

演講.對談
 第一講  美學
從「善治素地」到「似這般都賦與斷井頹垣」
 第二講 常民的建築
從「人民的建築」 到「人民的城市」
 第三講:為 無為
從「互為主體」到「參與式建築」
 第四講:未來文明的想像
部落、社區、永續

精選案例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美濃客家文物館
‧921震災邵族安置社區
‧地球屋003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512川震楊柳村重建
‧勤和部落避難屋
‧朗讀違章建築展:後巷桃花源
‧阿里山得恩亞納部落
‧尼泊爾未來之村重建
‧高原生態犛牛渡冬畜棚
‧弘農堂書院
‧赫爾辛基難民中繼屋
‧吉布提社會住宅提案
‧深圳石廈小學騰挪校舍


【書籍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7030


圖 文/典藏藝術家庭
編 輯/蘇琨峰

立即加入欣傳媒Line@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