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 仿生獸以風之名邀您同行

旅遊經/ 2022.11.07 14:23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 仿生獸以風之名邀您同行

 

【旅遊經 編輯部報導】

 

2022落山風藝術季已登場,活動以「未來.風動」為主軸活動,即日起至明(2023)年2月5日止在車城鄉海口港風動登場,今年不僅邀請台灣、墨西哥、日本、荷蘭13位藝術家參與,更難得展出世界級荷蘭雕塑大師Theo Jansen的仿生獸,使藝術季充滿美學、奇幻與科學性!

 

日前仿生獸現身屏東海口沙灘乘風而行的影片搶先曝光,彷彿置身星際電影場景,立即在網路上掀起轟動,4日落山風藝術季開幕即吸引許多民眾湧入。開幕中,特別與荷蘭大師Theo Jansen越洋視訊,當潘縣長推著他的仿生獸作品現身時,全場驚喜歡呼,為落山風藝術季開幕掀起高潮。

 

恆春半島每年從10月到隔年4月吹起落山風,有時威力堪比颱風,也是恆春半島旅遊的淡季,但屏東反向思考,逆風而行舉辦藝術季,把惡劣天氣變成藝術元素,把閒置多年的漁港候船室變成看海美術館,四年來成功讓許多外地旅客像候鳥般,季節性的拜訪車城海口港,「吹落山風看藝術」,成為半島冬季最夯的旅遊體驗。今年落山風藝術季邀請荷蘭大師Theo Jansen的仿生獸展出,靠風力就可以行走的仿生獸,更貼合風動的主題,也讓藝術季更有看頭!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指出,去年落山風藝術季與全球優秀設計專業人士一起角逐美國繆思設計大獎,獲得銀獎,今年更走向國際化,開始與世界接軌,邀請台灣、墨西哥、日本、荷蘭13位藝術家參與,以「未來風動」為題,策劃沙灘區、港灣區及2處國際級室內特展,三大展區帶來未來感的視覺饗宴。

 

其中,最受矚目的為待(呆).風樓展出世界級雕塑大師Theo Jansen的仿生獸,來自荷蘭的Theo Jansen被譽為現代達文西,結合藝術和科學,創作了只需風力推動就可以自行走動的風行生物仿生獸,真正是藝術、科學、工程與表演的跨域完美體現。此次來台6支仿生獸中,最大隻的兩側張帆最寬可達12公尺,高5公尺,前後伸展可達3.5公尺,重量120公斤,策展團隊說一隻大型仿生獸從設計、完工到測試需1年時間,全部手工製作。

 

除了展出大型仿生獸外,還有Jansen珍貴的創作原稿,零件模型等。而有別於世界各地的展出方式,落山風藝術季活動期間每週六日下午,仿生獸將在海口沙灘進行復活動態展演,難得一見,千萬不能錯過。(如當日風速超過5級風則將停止戶外展演)



珊瑚花開

 

開幕現場也邀請藝術家們現身解說;在看海美術館展出五感體驗的作品「珊瑚花開」,是來自日本沖繩的紙花藝術家國吉滿(Kuniyoshi Mitsuru),以屏東元素設計,手作剪出一片顏色繽紛的花海,搭配法式調香師葉若維調製的落山風專屬香氛「狂風の水」,令人彷若置身浪漫花園。曾獲威尼斯拉古納國際藝術獎的黑川互動媒體藝術也將花兒化成了詩意般的沈浸式感官體驗。



異日山水


Legend of the sea海的傳說

 

戶外裝置藝術同樣精彩,空間藝術家朱志康去年創作飄在水上的教堂「來自海上的祝福」獲得空前好評與歡迎,並得到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A'Design award 2022)銅獎,今年帶來未來世界風格的全新作品「異日山水」,還有墨西哥藝術家LUA以待 (呆) .風樓的塔樓為景,構建出一座巨型神話生物「海的傳說」。



南風知了


風之籽


 

此外,在地藝術家王美又以傳統瓊麻工藝編出質樸美感的「南風知了」,加上喜愛挖掘人與大自然間的感動的禹禹工作室,帶來象徵為屏東這塊土地注入生命力的「風之籽」。而科技感的火箭「逆風」、將人帶往現實與虛幻之間的「海洋之門」、將虛實展現於同一個畫面中,如同在海岸上開啟五扇窗的雙面鏡像裝置「共生語境」,為落山風藝術季帶來一股近未來感。



山 • 風沙與地底下的龍


迴生


牽緊我の手一起去吹風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特別的是,今年落山風藝術季首次借展以鋼索串連世界的國際知名雕塑家康木祥的作品,他擅長以傳統技藝表現當代藝術,使用高樓退役電梯鋼纜創作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環保再生藝術,鋼纜雕塑宏偉中透著強大的美學張力,也表露了康木祥對於生命最為直觀的體悟。

 

今年落山風藝術季還有2場重頭戲,在12月10日及元旦1月1日的黃昏沙灘,再度邀請前太陽劇團國際表演藝術家張逸軍團隊,在天、地、海之間上演實景環境舞劇,帶來既夢幻唯美又震撼的觀戲體驗。遊客冬天來到恆春半島,白天可跟隨風藝遊落山風藝術季,入夜也能體驗一下四重溪溫泉溫暖的魅力。

 

活動期間推出專屬紀念品落山風氣息的「L’eau du Vent(狂風の水)」,有擴香及蠟燭,歡迎遊客體驗。相關訊息可至屏東縣政府官網、2022落山風藝術季官網或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臉書查詢。


圖片: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