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孕婦會被告知,在懷孕時要儘量避免吃生食,主因不只是怕寄生蟲問題,還為了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究竟,李斯特菌有哪些症狀?潛伏期又有多久?對孕婦及寶寶會產生哪些影響?《優活健康網》特邀請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吳妤廷為民眾解惑,本文同步經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朱世明審閱。
小瑜是一名首次懷孕的媽媽,她與夫婿都浸淫在即將為人父母的喜悅中,先生很呵護著她,常常帶她去吃各式各樣喜歡的食物,讓小瑜心情極好。
懷孕27週出現不明宮縮陣痛
因為第一次懷孕,她在懷孕過程中規則地接受產科醫師產前檢查,也遵照產科醫師的指示做好所有準備。但是,在懷孕27週的時候,卻出現不明原因宮縮陣痛以及體溫升高,焦慮的她立刻前往醫院就診,產科醫師隨即安排她住院並接受安胎治療,抽血時發現發炎感染指數不停升高。
小瑜接受了一週左右的抗生素治療後,仍然有發燒及持續宮縮的現象,因為持續有感染情形,為了顧及母親及胎兒安全,產科醫師決定讓寶寶在28週時提早出生。
小瑜生產後不久,檢驗室也發現,小瑜的血液細菌培養中出現了李斯特菌。在醫師進一步詢問下,小瑜才回想起來,在懷孕過程中,她曾經吃了幾片生魚片,而不明宮縮陣痛、發燒的不適症狀,也正是在吃完生魚片後的不久後發生。
延伸閱讀:
吃「這些危險食材」小心!醫教「1動作」秒殺李斯特菌
寶寶一出生就得插管治療
而小瑜的寶寶在出生之後,就發生嚴重菌血症及敗血性休克,更因為早產所致的肺部發育不成熟及嚴重感染的情況,一出生就被插管治療,以便維持生命徵象的穩定,因為血壓不穩定還必須使用升壓藥物來維持血壓。
另外,也因為休克的緣故,出現了寡尿及代謝性酸中毒,並快速進展到急性腎衰竭,必須及時接受腹膜透析的治療;而腦部及中樞神經方面,則出現嚴重的腦室出血合併產生腦室發炎及嚴重阻塞性水腦症,腦脊髓液及血液培養都分離出和媽媽相同的李斯特菌,可見寶寶是經由媽媽懷孕過程中因胎盤垂直感染李斯特菌給寶寶所致。
所幸,經由非常縝密及跨領域的團隊合力照顧,使用至少8週抗生素治療。小瑜的寶寶大致上脫離險境,目前仍在新生兒加護病房中持續監測照顧。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雖然接受長達2個多月的高劑量及抗生素治療,但因嚴重阻塞性水腦、腦室炎及腦膜炎,接受2次的神經外科腦室外引流手術;治療過程中,在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都顯示,寶寶的腦部因嚴重感染呈現水腦及腦實質空洞化,有極高機率未來將成為腦性麻痺患者。
延伸閱讀:
懷孕可以按摩、泡溫泉、喝咖啡嗎?醫師揭「孕婦6大禁忌」真相是⋯
李斯特菌造成的後遺症極大
事實上,李斯特菌所遺留下來的後遺症極大,包括嚴重阻塞性水腦症,必須置放永久腦室引流管,同時還會侵犯眼底,影響視力及視敏感度,甚至合併產生癲癇,必須長期使用抗癲癇藥物,也可能影響聽力及發展歷程,未來將導致重度腦性麻痺及影響神經功能,結果往往令人感到遺憾。
在此提醒,懷孕媽媽於懷孕過程中得小心食用生食(包括生菜、生菜沙拉或是生魚片等等),因為生食容易感染細菌,孕婦本身相對免疫力較脆弱,一旦感染李斯特菌,症狀引發的程度不一。有些孕婦感染後,是無症狀或是出現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但有些則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其中,也可能經由胎盤垂直傳染胎兒,造成胎兒嚴重感染。而在新生兒,感染後會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嚴重者甚至死亡,如同前述個案一樣令人難過。
自2018年起,李斯特菌就被歸類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疾病。根據疾管署統計,去年共有157個案例,今年截至10月底為止有117例、累計死亡18例,死亡率高達15%。依據近幾年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李斯特菌感染於每年3至4月開始上升,5至6月病例數最多;男女性病例數相當(男女性比0.98),以65歲以上個案為多(佔57%),其次為45歲到64歲(佔30%);新生兒個案累計4例,均為母子垂直感染,另有9例有早產、流產及死產情形之女性個案檢驗確診。
目前李斯特菌並無疫苗可預防,由於李斯特菌症主要是經由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而感染,此菌於冷藏室的4度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度以上才可殺死。因此,熟食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提醒婦女懷孕期間,應做好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生食;如有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以及早獲得妥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