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從傳統到現代 客庄之美在影中

台灣產經新聞網/英雄旅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2.10.16 00:00

本屆入圍金鐘獎16項獎項、話題度相當高的客語戲劇《茶金》引發國人對於客家文化的討論與關注。試著回望臺灣電影,其實可以發現許多客家元素暗藏其中。才了解原來在歷史的影像記憶中,客家人才一直在作品上默默展現屬於他們的獨特創造力。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於10月8日起,一連舉辦八場客家電影系列講座,透過涉略不同議題、領域的專家及與談人,分享多部結合不同元素與議題的影視作品,帶領老、中、青等閱聽者們更認識客家,了解並傳承客家文化。同時邀請兼具舞者、主持人、演員等多元角色的金鐘視后吳奕蓉擔任八場講座的主持人。邀您一同從鏡頭記錄下的時代回憶中,找尋客家的身影。

10月22日將要舉辦的講座,將以電影中的客家工藝為主題,邀請近年多拍攝具客家文化情感紀錄片的徐紫柔導演,以及書寫客家族群與風土故事的張典婉老師,深入挖掘早期影像中的客庄工藝,並聊聊客家工藝產業如何延續並傳承質樸的客家文化,藉由影像中的工藝職人,將客家族群的故事繼續訴說下去。

主辦單位表示,在臺灣的藝文界裡,一直不乏有優秀的客家人才,默默地在為臺灣的影劇藝文作品奉獻自己的獨特創作能力。回顧臺灣影視發展史,從日治時期至1970年代,幾乎沒有客語片,或者以客家為主題的電影。直到1973年,由劉師坊所執導的《茶山情歌》是臺灣第一部完全使用客語的電影。片中以客家山歌的對唱方式,表現男女戀情。李行導演1979年的電影作品《小城故事》,以苗栗三義木雕產業為背景,由林鳳嬌、葛香亭等人主演。提及著名的客家工藝,迄今已有百年歷史的三義木雕,與觀光時常見的客家美濃油紙傘肯定對大家並不陌生。

而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臺灣新電影」萌芽後,經由新生代電影工作者所提倡的電影改革,將作品更貼近真實社會現象,回顧民眾的生活環境,才有較多的客家元素呈現。本身是客家人的導演侯孝賢,拍了數部以童年客家生活有關的電影,在當時「客家」仍不是主流題材。也因此,以客家歷史或者客家聚落生活為題材的電影,更是彌足珍貴。在80年代後期,也出現了像是《原鄉人》、《青春無悔》等以客家族群為主角,卻不一定使用客語的電影。而現在,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文化藝術工作者的討論,從電影中尋找以各種方式所呈現的客家元素。
 

|講座資訊|

主題:「電影裡的客家工藝」從影視幕後視角紀錄客家文化產業

時間:10/22(六)13:30-15:00

地點:MLD Reading台鋁書屋(高雄市前鎮區忠勤路8號)

主持人:吳奕蓉

與談人:徐紫柔導演、張典婉媒體工作者/報導文學家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5QdbHNyef1S4wk128

其他場次詳見<山鳴谷應>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mv/

熱門關鍵字:

展覽藝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