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的義務役已確定要延長,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表示,年底前就會公布;邱國正透露,目前敵情嚴峻,如果要強化訓練,4個月的役期並不夠。
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義務兵役期拉長了,但如果國軍的管理制度、作戰思維、武器裝備不先提升,光是增加義務兵役期並無助於提升國軍戰力。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021年11月公布的民調,對國軍防衛台灣有信心的國人只有48.4%,沒信心的有46.8%。換言之,過半國人對國軍戰力沒信心。
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廖宏祥分析這項民調時曾指出,台灣民主化至今已經四分之一個世紀,但軍事院校素質、訓練體系改革、軍事專業精神都沒有顯著提升。
廖宏祥指出,台灣軍事教育應著重培養壓力下的獨立性和創造力;三軍官校也需廣泛吸納民間大學的數理師資,使軍官能系統性地制定和實施複雜的戰術與作戰計劃。
廖宏祥支持台灣恢復徵兵制,他指出,與台灣友好的立陶宛雖然在2008年廢止徵兵制,但8年後發現俄羅斯威脅大增後,又在2016年恢復徵兵。
而據《經濟學人》統計,1990年至2013年間,世界上有24國放棄徵兵制,但近年來,曾受外國侵略威脅的烏克蘭、卡達、科威特等國卻在恢復徵兵;挪威和愛沙尼亞則是延長兵役時間。
但廖宏祥提醒,國防部把義務役士兵當廉價勞工由來已久,經常要他們執行一些非戰訓本務的雜務,就像蔡總統說的「拔草不會讓國軍更好」。
廖宏祥指出,當初台灣徵兵制轉為募兵制,就是希望部隊訓練能專業化,但是多年後,制度不變,訓練方式依舊,老毛病沒改,文化也沒改;因此非戰訓本務的工作應當大幅減少,部隊的訓練應以增強戰技戰法,專業的科技武器操作為核心。
飛彈指揮部前計畫處長周宇平則認為,志願役員額都已經核定,義務役兵源只是作為補充;而且,一些多功能、高科技兵種,如飛彈部隊就不太適合義務役,很難想像一年的役期,能讓義務役搞懂飛彈的操作技術。
周宇平建議,各部隊都有救護、運輸的需求,這就適合義務役擔任,而且,退伍時可以取得大車駕照、救護執照,對於義務役來說,也比較有吸引力。
【往下看更多】
● 「卡神」出征 藍綠不分 ? 賴神也曾遭殃?
● 品觀點|大安文山4新人 民進黨初選6搶5|政治
● 再射「勞動三箭」搶選票 韓湊千億經費補勞保破洞
● 「失言」要勇於認錯,虛心檢討【珍政有意思8】|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