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程富陽》述說不盡的烏坵故事!

愛傳媒/ 2022.10.06 05:25

程富陽》述說不盡的烏坵故事!

程富陽》述說不盡的烏坵故事!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高丹華女士近日出版《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一書,敘述海軍陸戰隊自1973年駐守烏坵,守護中華民國疆土的故事,頗受矚目;日前我在Fb寫了幾篇短文呼應,承蒙幾位好友關注,10月5日特假新店的「百九湯坊」,敬邀迴響的友人敘聊。

    我跟高女士從因《看見烏坵燈塔》一書結識,到意外獲邀為《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寫了篇感言,承蒙作者將其納入書序,讓我受寵若驚;猶感於她將平生精力,幾乎都置於對烏坵嶼歷史的探索及未來發展的關注,竟讓我忍不住多一分心思去猜想,為何她要如此耗盡心力,及花費逾十年的精神與時間,寫了這麼多部著作,來追述烏坵嶼的今昔之變。

    她原是金門地區的一介公務員,本可以安安穩穩幹到65歲屆齡退休,領著一份較豐厚的退休金,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但她卻毅然提前13年,選擇離開那個人人認為舒適圈的公務部門,改行投入宵衣旰食的孤獨寫作,戮力推動起地方文史保存工作,甚至為地方的環保意識而大聲疾呼。

    基於對高女士身上完全嗅不出絲毫的政治味,我方不免好奇的私下問她,她這些努力與付出,到底所為何來?對於我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她並沒有迴避問題,只是略帶靦腆的回覆:「也許是我對父親那種摯愛故鄉無悔的基因感染?也許是對自己從小成長土地的一份執著迷戀?也許是天生對事物不平潛藏的一股反抗直覺。」我內心則不免猜疑,難道是因為她始終惦記著烏坵燈塔最後一位守燈人的爸爸高金振,在民國96年臨終前那句:「燈塔應再發光,烏坵交通真的太不方便。」的喟嘆!

    總之,為了這些似乎難以釐清的原因,她毅然提前從人人稱羨的的公務機關退場,一頭栽進了為這個爹娘不愛的烏坵,寫起它難以述盡滄桑故事的泥淖裡;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與爭取下,除了終讓熄燈多年的烏坵嶼燈塔,得以在2017年重新點亮,並由中央文化局評定為國家古蹟。這一段重整家鄉的艱辛過程,高女士在2020年撰寫了一本《看見烏坵燈塔》,並委由金門縣文化局出版發行,揭露了烏坵這段既滄桑又浪漫的戰地燈塔故事。

    至於今年這兩冊《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的套書,更是她籌擘六年方成的鉅著,書裡面寫著中華民國自1949年從大陸播遷來台後,所有在烏坵嶼所發生任何鉅細靡遺人與事的故事;從東南、福建人民反共救國軍到陸軍反共救國軍;從海、空軍到海軍陸戰隊的駐防;從上個世紀60年代烏坵國小的戰地教育到80年代海陸接防的大兵日記;從描繪昔日在此偏鄉生活耕耘的日遠哲人,到敘述舊時沃居此島的片片丹心汗青;這些充滿生命力的真實點滴故事,這陣子竟陡然讓台灣一個窮鄉僻壤的荒涼離島,彷彿一下子整個沸騰了起來。

    在這套書中,我們看到高女士就讀烏坵國小時的啟蒙老師孫守義,他是國共內戰隨軍撤台的山東流亡學生,因考上當年金門特師招考,而從民國53~56年在這個偏鄉烏坵當了3年國小老師的故事;我們看到她在任職衛生署山地離島醫療諮詢委員期間,為大坵爭取了直升機夜間導航設備,為往返家鄉提供安全的努力;我們看到她單身完成了大小坵整合性醫療照護系統(IDS),但軍方卻無視衛生署的公函,以「二級戰區」理由,屢屢不讓她進入小坵的窘境。

    而當她在小坵的朋友因看不慣軍方的保守作風,乾脆直接駕小舢舨接她上岸,她卻又親眼目睹了有關係的台灣人正在小坵閒情觀光;她無奈指出當年軍方引用「要塞堡壘地帶法」,阻擋了她這位為烏坵熱情請命的在地非軍方人士,卻用「後花園條款」屢屢來招呼一批批想到烏坵一探究竟,但卻非在地人的高官裙帶。

    在書中,我看到民國38年發生於澎湖的山東流亡師生事件,史稱「澎湖713事件」的片段史料;當年山東煙台二中校長張敏之為了捍衛學生受教權,被彭防部的司令部誣陷為匪諜,當年12月11日被慘遭槍決於台北馬場町的這段紀錄;而59年後,她卻因緣聚會ㄧ手協助張校長的小兒子張彤,推動在澎湖的觀音亭設立了《山東流亡師生紀念碑》。

    高女士並在民國103年號召藝文好友呂培苓,李國壽二人前往美國,參加了張敏之校長遺孀王培五女士105歲大壽餐會;返台後,呂培苓執筆的《一甲子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5個子女》一書,委由文經社出版;而另一位李國壽拍攝的紀錄片《我的父親/從漁翁島到綠島 — 山東流亡師生張敏之父子的人生路》,則獲得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第八屆《攝區二三事》紀錄片競賽中的人文關懷獎。

    在這部含有上、下兩冊的《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大作,裡面闡述著一個又一個冷暖與滄桑且正在被遺忘的孤島故事,我放在書架上慢慢閱讀,迄今雖尚未瀏覽完畢,卻已備受震撼;出版時,高女士本要送我一套,我婉謝了,我自購了一套,並捐了一套,以響應她號召全民公益購書送給全國各鄉鎮圖書館活動的微薄心意;今天與會嘉賓,可說都是因這本書及為了目睹她這份堅毅的精神而聚。

    對於高女士出版這兩本書,及對她呼籲全民公益購書送給全國各鄉鎮圖書館,冀盼每座圖書館都有一本烏坵軍旅故事的書籍,5日與會的都是對其呼籲有所回應的好友,像悅公早就不斷以精神的鼓舞與加盟行之,像劉忠桓將軍就以捐書的方式行之,而濟翔則以購書的方式支持;至於復興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天鐸學長,除購買這部套書外,更提供基金會今年1月份委任王漢國將軍領銜完成的《政戰風雲路》一書,加入爾後的贈書活動行列,數目雖然不多,但熱情無限;而王漢國將軍更當場加訂數冊以為響應。

    雖然,這只是這個時代社會中的一個小故事,但我們不吝擦亮這些在日趨冷漠社會的一絲微光;也許,正如那句古老諺語所說:「曙光,總離黑淵的隧道不遠!」或者,再跨一步,就可看到光明的前景;「烏坵」對於高女士而言,就像一部述說不盡的故事;今日,八方好友僅以一餐之敘,特來聆聽這位自稱烏坵大嬸的撰書情懷;大家在暢敘之餘,亦皆預祝其能早日見到她內心冀望的故鄉光明。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