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漏尿尷尬別隱忍!!了解女性尿失禁 對症治療「止漏」有望

今健康/ 2022.10.03 09:45

文/今健康   洪素卿

一名熟齡女性因為肺部腫瘤就醫治療,治療期間除了咳嗽咳不停,每次伴隨咳嗽而來、不自主滲漏的尿液,也讓她十分難受。她原本以為只能隱忍、跟漏尿共存,結果經過胸腔科醫師轉介接受懸吊手術治療後,終於擺脫上面咳不停、下面漏不停的窘境!

醫師指出,慢性咳嗽、長期便秘都可能加重尿失禁症狀,部分患者除去加重因子後,尿失禁可以不藥而癒。否則也能依據嚴重程度,選擇凱格爾運動、藥物、電刺激治療或是手術治療協助「止漏」,呼籲民眾勇於接受治療,別讓尿失禁影響情緒與生活。

什麼是尿失禁?常見成因與風險因子!

台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蔡青倍醫師指出,尿失禁就是無法自我控制排尿、尿液不由自主排出,產生滲尿的狀況。常見成因包括「骨盆底肌群鬆弛」或是「膀胱逼尿肌不穩定」等。

常見類型則包括跟鬆弛比較相關的「應力性尿失禁」以及一急起來膀胱就不自主收縮的「急迫性尿失禁」,與合併兩種狀況的「混合型」。

應力性尿失禁患者因為與骨盆底筋膜衰弱、鬆弛,常常稍微出力、用力,或是跳躍、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增加的情下,就會滲尿!

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太敏感,常常一有尿意、還沒有到廁所就已經尿出來,或有頻尿、夜尿等情況。

何時應該就醫治療?

尿失禁何時該就醫治療?主要以患者主觀感覺決定。蔡青倍醫師指出,部分年輕族群患者平日生活活躍,即便滲尿等症狀並不嚴重、不需要用護墊,「只是偶爾滴個幾滴就會感到很困擾。」

反觀部分年長女性,即便漏尿也可能認為稍微用棉墊「墊」一下、沒什麼關係,並不自覺困擾。

一般來說,主觀感覺部分可使用尿失禁評估量表等評量工具評估。

至於客觀的評估方式,則是「棉墊測試」。蔡青倍醫師指出,棉墊測試主要是「量」的檢測,其進行方式是先讓患者喝水後,在使用棉墊的情況下,依指示進行特定動作,進而檢測棉墊上滲漏的尿液量。如果秤量漏尿重量在10g以上,表示已經有中度以上的尿失禁。

尿失禁可能對健康或生活造成哪些影響?

有時候尿失禁患者本人不好意思主動求助,照護者或家人不妨觀察,患者是否已經因為漏尿等相關症狀而不大出門,或是出門不大敢喝水,越來越不願意參加需要跑跳的活動,甚或稍微靠近點就能聞到尿騷味。

蔡青倍醫師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很多人一開始會先選擇少喝水,「尤其是要出門的時候、就乾脆不喝水!」但是這樣子會使她們尿液的濃度變很高。有可能細菌性感染隨之而來,一旦感染「反覆發生」,這時候就更難治療。

另外,患者外陰部皮膚因為長期潮濕、也可能有搔癢或是濕疹、感染等狀況。

「有時候,其實是因為患者對於現有治療不了解,以為一定要手術,所以並未積極尋求治療。」蔡青倍醫師說,就像是先前因為肺部腫瘤飽受慢性咳嗽、尿失禁困擾的病友,原先也不知道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治療,手術後才曉得「原來只要半小時、就解決問題。」

「應力性」、「急迫性」  兩者治療不一樣

「尿失禁依據類別以及臨床嚴重程度,治療選擇也不相同。」蔡青倍醫師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治療主要是加強骨盆底筋膜力道,到最後可能需要手術,藥物能幫上忙的部分較少。「急迫性尿失禁」則可以使用藥物放鬆膀胱,讓患者到廁所才啟動尿意,或是進行膀胱訓練。當然若患者兩種成因兼具,就需要雙管齊下,一起治療。

應力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如:凱格爾運動、電刺激治療、陰道雷射等。若保守治療仍無法充分改善症狀,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傳統手術主要是加強筋膜強度,可以從陰道或從恥骨上緣打開腹部修補,但畢竟有尿失禁問題的患者自體筋膜韌帶通常也已經比較鬆弛,因此後來才有人工材質吊帶的使用。

民眾目前最常聽到的尿失禁手術應該就是1996年問世的"尿道中段無張力性吊帶手術",簡稱「懸吊」手術。使用一個約莫一公分寬、不會被人體吸收的網膜吊帶,置入尿道中段下方,在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增加情境下、會擠壓尿道中段,讓尿道不會打開,達到治療目的。搭配微創手術,約莫半小時左右、只有微小傷口,住院一天,就能回家。近年又發展出「單一陰道切口尿失禁手術」,它在外觀皮膚完全沒傷口。

針對不想手術、希望用藥的患者,有時會利用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來緩解排尿症狀。例如比較常使用的是類似三環抗憂鬱劑,這類藥物過去用於憂鬱症治療,但因為服藥後會讓尿道阻力上升,所以會有一些改善失禁的效果,若患者晚上常常頻尿、睡眠品質不佳,可嘗試以低劑量讓患者在晚上服用。

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除了透過膀胱訓練、降低敏感度之外,也常以「抗膽鹼藥物」來改善排尿的頻率和急迫性。

蔡青倍醫師解釋,膽鹼作用在膀胱肌肉上的膽鹼受體,會使膀胱肌肉收縮。而這類藥物可以去拮抗膀胱的膽鹼受體、抑制膀胱過度收縮。不過,因為膽鹼受體在其他組織器官也都會有,所以有些人使用這類藥物會有嘴巴乾、便秘或是頭昏等中樞神經副作用。所以,現在比較新型的藥物就是乙型交感促進劑(Beta-3 agonists),變換一個層面去放鬆膀胱,減少副作用。

如果口服藥物的效果不理想,或是副作用太大,症狀嚴重者也可以考慮「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讓膀胱放鬆,避免肌肉過度收縮而造成尿失禁。不過,需要每隔半年反覆施打。

生活上如何預防尿失禁?

民眾也可藉由日常生活調整,來預防或減輕尿失禁症狀。蔡青倍醫師指出,首先不要大量喝水,也不要喝太多含咖啡因類會刺激膀胱的飲料。建議一個小時喝100、200C.C.,不要一次把一大杯喝光光!

適度憋尿、訓練膀胱也很重要。「想要上廁所的時候,稍微憋一些尿、訓練膀胱、延後排尿。慢慢將膀胱容量往上增加!」她表示,臨床上正常一天排尿約八次左右,等於每兩、三個小時,膀胱約有200、300C.C.尿液的時候排尿一次最剛好。

另外,還要減少腹壓,像是體重過重、搬重物、慢性咳嗽、慢性便秘,這些問題都會升高腹壓,都會加重尿失禁,將這些加重因子除去後、也可能尿失禁就不藥而癒了!

她也提醒,近年流行重量訓練,千萬不要只訓練腹肌,忘了骨盆底肌群。建議像是抬臀、提肛等動作也要一併加強。

哪種情況的尿失禁不能忍?

若尿失禁合併有血尿時,可能是因為結石、腫瘤等造成。或是發生「無法描述何時發生、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的尿失禁。」也有可能是尿液滯留、瘻管或腦部調控有問題。建議應該積極就醫!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安斯泰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提供   MAT-TW-BET-2022-0015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