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COVID-19/確診一年後血栓風險較未染疫者高 1.8 倍!原有慢性病者,風險恐更高

Heho健康網/李祉函 2022.09.23 12:00

新冠疫情下各國致力研究確診後健康狀況,過往已有研究表示確診後可能會增加血栓風險,不過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新刊登一項研究顯示,即便染疫一年後,染疫者發生血栓風險仍較健康者高!

研究針對 140 萬例染疫者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發現估計有 10,500 例與血栓有關的病例,且於確診後的第一週,此類靜脈問題的風險高出 33 倍、確診後第三和第四週,風險仍高出約 8 倍,在確診 27 至 49 週後,風險仍然比從未感染過的人高出 1.8 倍。

醫學統計學教授 Jonathan Sterne 表示,在 27 到 49 週之間,動脈血栓風險增加約 30%,另外,研究也發現黑人及亞洲人的血栓風險更高。

針對此研究,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過往許多研究陸續發表顯示確診後靜脈血栓的風險會高於動脈血栓,且確診後血栓風險較未感染時高。

染疫後免疫功能異常,血栓風險隨之提高

他表示,發生靜脈血栓時容易產生靜脈血栓及肺栓塞,而動脈血栓則會導致冠心症、中風風險增高,「確診過後,靜脈及動脈血栓風險的確會於剛康復時達到最高,而即使過了半年至一年後其血栓風險雖還是較未染疫高,但有呈現下降趨勢。」

林謂文醫師解釋,染疫後可能導致免疫及凝血功能異常,「這時血栓風險也隨之提高,因此確診、康復之後還是須提防血栓問題,必要時需更積極使用抗血栓藥物或是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製劑等。」

除患者外,他提醒,臨床醫師評估時也須提高警覺,視患者是否有中風、心肌梗塞或是靜脈(例如:下肢靜脈栓塞、非栓塞)之風險。

原有慢性病者,確診後血栓發生的風險更高

林謂文醫師指出,相較健康者,本身有心血管、腦血管及慢性三高患者,其確診後產生嚴重血栓風險也會較嚴重,「這類族群本身血栓風險就較一般人高,這類族群原先血管就可能有些斑塊,而斑塊可能會導致血栓形成,因此血栓風險就會提高。」

此外,他表示,臨床上也觀察到患者確診後除心悸症候群、心律不整外,還觀察到有患者會出現深層靜脈血栓,主訴常為下肢腫脹、容易喘等,因此若本身為深層靜脈血栓高危險族群,應避免久坐久站並控制原有的慢性病,並維持規律運動以及遵醫囑服藥。

採訪專家: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參考資料:Blood clot risk remains elevated nearly a year after COVID-19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COVID-19/BA.5 潛伏期僅 2 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

整理包/入境將開放 0+7!「這些」措施會取消, 新版防疫政策一次看

COVID-19/何時才能脫口罩?王必勝給答案了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