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56 山陀兒 停班停課

7旬阿公解血便罹胃淋巴瘤,竟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放射線治療消滅癌細胞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09.21 10:49

胃的惡性腫瘤以胃腺癌最多,約佔90%,而原發性胃淋巴瘤只佔胃惡性腫瘤的1%至5%,主要是B細胞型,其中又包括高惡性度、瀰漫性、大細胞的淋巴瘤及低惡性度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 lymphoma)或簡稱MALToma。MALToma的病人胃內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相當高,可達90%以上。若是患有胃黏膜淋巴瘤,且未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做過幽門螺旋桿菌除菌藥物治療後,胃黏膜淋巴瘤仍然存在的病患,則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

烏日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尹廣宬主任表示,胃黏膜淋巴瘤癌症放射治療「銳速刀」,具有精準安全性。(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烏日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尹廣宬主任表示,胃黏膜淋巴瘤癌症放射治療「銳速刀」,具有精準安全性。(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1名76歲何先生長達3個多月解黑便、血便,同時出現容易疲勞、身體虛弱、胃口不佳、腹脹以及噁心。一開始先去附近藥局買藥、診所求診,但症狀持續且病情未獲改善。何先生來到烏日林新醫院求診,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從電腦斷層影像中顯示疑似胃癌;由胃腸肝膽科魏宏宇醫師進行腸胃鏡檢查,發現胃部黏膜有出血性潰瘍,切片檢查之病理報告確診,罹患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型,同時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病人,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相當高

在烏日林新醫院癌症治療團隊合作下,由血液腫瘤科林增熙主任安排全身正子掃描,作為癌症分期檢查,正子影像顯示胃黏膜淋巴瘤僅侷限在胃部,屬於胃黏膜淋巴瘤一期。胃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屬於相對好治療的淋巴癌,66%~75%的病人多為第一、二期,92%的病患則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標準治療大多先進行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治療,除菌成功後,有高達80%的機率,亦同時消除胃黏膜淋巴瘤,復發機率約30%。若是患有胃黏膜淋巴瘤,且未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做過幽門螺旋桿菌除菌藥物治療後,胃黏膜淋巴瘤仍然存在的病患,則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有超過90%的腫瘤根除率,五年存活率亦超過90%。

胃黏膜淋巴瘤癌症放射治療「銳速刀」,具有精準安全性

針對胃黏膜淋巴瘤癌症放射治療的方式,使用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放射治療機,多葉式準直儀雙能量直線加速器,機型為Varian Trilogy TX(俗稱銳速刀) ,烏日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尹廣宬主任分析此機型好處是精準強大、具備多種治療模式,一機多功能可執行最新放射治療技術,更能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極具安全性,將患者副作用最小化,大大提高治癒率。由放射腫瘤科醫師根據患者的癌別、腫瘤大小,安排最佳化的放射治療。

由於何先生因胃黏膜淋巴瘤急性腫瘤出血,血紅素偏低,評估後需先進行放射線治療。放射腫瘤科尹廣宬主任安排電腦斷層模擬攝影定位,並製作治療計劃,提供何先生共接受20次放射治療。每次在進行放射治療前,皆會安排二維影像驗證X光比對位置,可將放射劑量精準給予在腫瘤所在的區域,減少周圍正常組織被照射的可能,從而提高腫瘤控制率,並且降低周圍正常組織接受到放射線的劑量。

何先生順利完成放射治療療程後第2天,立即安排胃鏡檢查,胃鏡影像顯示腫瘤已經完全清除,病理切片結果亦顯示無殘餘腫瘤,不過,仍發現何先生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情形,因此之後仍需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並定期追蹤回診;今年再次接受胃鏡切片檢查,至今無復發或殘存腫瘤。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1~2%會發展為胃腺癌

根據統計,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引起胃部慢性發炎,症狀為上腹不適、上腹脹痛、灼熱感、噁心、打嗝、口臭;其中15~20%會演變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2%會發展為胃腺癌;0.1%會發展成胃淋巴癌,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幽門螺旋桿菌之危害。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90014

熱門關鍵字:

腫瘤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