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昨天發表最新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生素 D 後,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增加失智以及死亡的風險。消息一出引發許多腎臟病友們的擔憂,擔心自己補充維生素D反對身體造成影響,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認為:「國衛院研究中使用的是活性維生素 D,跟一般民眾營養補充維生素 D 不同,尤其腎臟病友缺乏的多數都是非活性的維生素 D。」
免緊張!先看懂維生素 D 分為兩種
不少腎臟病友本身固定補充維生素 D,看到國衛院研究出來後,嚇到趕緊跑去問醫師「我吃了以後會不會變失智?」其實病友們先別緊張,盧國城說:「研究是用健保資料庫中活性維生素 D ,一般活性維他命D是處方藥,民眾在藥局是買不到,通常口服保健食品則是非活性維生素 D。」
簡單來說維生素 D 分為「活性」與「非活性」,到底兩者有什麼差異?非活性維生素 D 像是原料,需要經過肝臟、腎臟代謝,才變成活性維生素 D ,活性維生素 D 才能幫助骨骼的成骨作用,與提升血中鈣濃度。
專家:腎臟病友缺是非活性維生素 D
而活性維生素 D 在國內是醫師處方藥,在健保規範下有很明確使用對象,像是副甲狀腺亢進、骨質疏鬆、低血鈣等健保才會核准使用活性維生素 D,普遍使用在骨科、家醫科最多,至於許多慢性腎臟病友們常面臨缺乏維生素 D 的問題,盧國城強調:「腎臟病人本身缺的是營養性非活性的維生素 D 。」
尤其是腎臟病友比一起一般民眾更容易缺乏維生素 D ,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智賢解釋:「維生素 D 要有效需要經過腎臟作用,腎臟病友會隨著腎臟病越來越嚴重後,維生素 D 不夠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腎臟病友如何安全地補充維生素D?
加上導致腎臟病友們有飲食限制、尿蛋白導致維生素流失、日曬不足等,會加劇維生素 D 缺乏,缺乏維生素 D 也會使原本腎臟病惡化加速。王智賢建議還是必須先了解背後造成缺乏維生素 D 的原因,再來可透過詳細檢測缺乏狀況,精準地給予補充。
不只在台灣有維生素 D 缺乏的問題,美國、北歐、加拿大等國也有同樣狀況,但歐美國家政府在政策上強制要求在食品中添加維生素 D ,因此民眾通常補充牛奶、起司、乳酪、麥片中可以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
但台灣一般食品不能額外添加,盧國城說:「這時民眾藉由保健食品讓自己每天吃到基本量,像是一般人一天可達 800 IU,本身有慢性疾病、腎臟病每天劑量拉到 2000-2500 IU,如果慢性病控制好就可以再下降。」
適當補充營養性維生素 D,可防治骨質流失、減少血管鈣化,但因為許多年長者同時還會服用鈣片、維骨力等,這時候就要考慮一下攝取的總量,吃太多不一定有好處反而增加身體負擔。盧國城提醒:「民眾若本身有是腎臟病友又同時又在吃鈣片,這時候鈣的攝取也不能太多,一天大約 500-600 毫克就夠了,若吃到一千以上就太多,這樣的劑量都是非常安全。」
洗腎患者使用活性維生素D治療!特別留意鈣、磷吸收
除了營養素的補充外,部分洗腎病友確實會使用到活性維生素 D,有些腎臟功能較為嚴重患者因內分泌失去平衡,出現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這時臨床上醫師給予高劑量維他命D抑制副甲狀腺亢進。
王智賢說:「這類患者會在透析的時候打高劑量維他命D抑制副甲狀腺,但活性維生素 D 有他的風險,可能增加腸胃道鈣、磷的吸收,擔憂鈣磷異常會造成血管更快硬化,影響心臟跟心律不整。」所以醫師也會很謹慎給藥,活性維生素 D 並非這麼好取得。
這些有用使用活性維生素 D 治療的民眾,其實更需要補充營養性維生素 D,盧國城解釋:「因為活性維生素 D 會抑制體內維生素 D 的製造,同時又加強維生素 D 分解代謝,導致營養性維生素 D 更為缺乏。」最好合併一起補充是最安全,治療效果會更好。
民眾不必為了最新的研究就改變補充維生素 D的方式,盧國城認為:「原則上活性維生素 D 不適合長期使用,患者可能因為骨鬆、甲狀腺亢進必須要使用時,建議吃一段時間要減量、或是間隔時間要加長。」只要正確觀念使用維生素D,就不擔心服用過多造成身體負擔。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