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病人氣切注定要一輩子躺床?胸腔醫打破迷思「符合條件」反而加速拔管

Heho健康網/謝承恩 2022.08.28 11:25

若遇到病情惡化導致呼吸衰竭,需要氣切插管,仰賴呼吸器治療,卻讓不少病人十分抗拒。胸腔科醫師指出,氣切是將呼吸途徑從嘴巴改為頸部,呼吸阻力較小,還有機會盡速脫離拔管正常生活,不用一輩子臥病在床。

林新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表示,病人可能因腦出血、內臟出血、車禍外傷、胸部外傷大出血或肺炎等,導致呼吸衰竭,需要從口咽、鼻子插出氣管內管,幫助病人以呼吸器治療,稱之為「插管」,後續視病情進一步考慮「氣切」。

什麼樣的人需要氣切?

插管相較於氣切,不但不能說話,口水容易倒流至氣管,嘴巴因為不能關閉的緣故,容易引發感染跟潰瘍,加上氣管長期置放下,易導致聲帶受損,臨床上並不鼓勵長期插管。

通常插管者的病情超過二至三周,無大幅好轉情況下,醫師會以進行「氣切手術」,意旨在病人頸部氣管處皮膚切一個洞,病放入「J型通氣管」,建立氣管與外界的通道,縮短呼吸的捷徑。

一旦氣切就是活不久了嗎?

許人文說,病人因疾病嚴重、喪失意識無法自發性呼吸,就需要依賴呼吸器,「無論是氣切或是插管,其實就是在跟老天爺搶時間,讓患者的病情可以恢復穩定、自主呼吸,最終得以拔管。」

但因個案病況不同,插管患者的病情較一般人嚴重,若遇到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導致病情急轉直下,讓許多家屬誤會插管就會過世。但其實兩者並無絕對關係,就算「氣切插管」仍有機會拔管治癒與脫離險境。

氣切後可以進食說話嗎?

氣切手術可以把原本從嘴巴建立的呼吸通道,改成由頸部建立,藉由縮短通道呼吸,大量減少呼吸道的阻力,期間無須用鼻胃管灌食,還能夠訓練發聲與說話,有助病人盡快脫離呼吸器,也可降低口腔內插管對口腔、喉嚨的損傷。

氣切後要多久才能拔管?

若要評估能否成功拔除氣切管,第一步要先檢視先前造成呼吸衰竭的病因是否已經消失,加上病人的各種檢查與生理指數是否達標,需要仰賴有經驗的胸腔科醫師來執行。

許人文指出,一般會進行詳細全身檢查,如胸部X光可以發現痰是否卡在肺部,是否能夠自行咳痰;抽血報告和營養指數,可以了解是否有貧血狀況;電解質是否正常、肌肉是否有力氣,能夠讓呼吸肌、橫膈膜肌能自主呼吸。

病人的意識是否清楚,能夠配合吸氣、吐氣與咳痰;如果是心臟開刀或主動脈剝離者,就要注意心臟功能夠不夠力、血壓是否控制得宜,病人的呼吸次數不能太快,血氧濃度要達到9成,則移除氣管成功率非常高。

移除氣切、重返生活別慌

許人文說,曾經遇過病人因氣切太久,擔心移除氣切失敗後,又要再重插一次受到折騰,緊張到整個人氣管收縮,「希望病人不要過於擔心。」氣管拔管過程無須要麻醉,傷口也不用縫合,5~7天會自行癒合,僅需保持心情放鬆。

同時他也鼓勵病人,「不要想氣切想成割脖子那般可怕。」透過氣切不只能幫助呼吸,經過身體調養與專家評估,告別氣切機率大,還有助於脫離呼吸器治療,可以正常說話、進食,成功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劉真將拔管考慮氣切!醫師:就是有好轉啦…一次搞懂插管跟氣切是什麼!

氣切不能說話?北榮XR氣切決策衛教打破錯誤觀念

「應不應該放棄爸爸的急救?」醫病共享決策讓家屬不後悔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