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ART TAIPEI 2022台北藝博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 X 原住民個展專區

藍雀新傳媒/magpieoffice 2022.08.26 22:14


記者張玉泰台北報導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畫廊協會)主辦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與文化部主辦的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MIT新人推薦特區)合作邁入第15年,今年展出媒合8家畫廊,藝術家與媒合畫廊搶先曝光!

文化部以「扶植青年藝術發展,提供青年藝術創作舞臺,透過補助機制支持輔導新銳人才」為核心理念,公開徵選8位(組)40歲以下國內優秀年輕藝術家於「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設立「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展出優秀新銳青年藝術家作品。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邁入第15年,已培養出120位國內外知名的優秀青年藝術家,ART TAIPEI 2022更設立MIT 15週年特展,邀請策展人謝佩霓梳理過往14年來台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軌跡。

承襲文化部模式,原民會亦於2020年在ART TAIPEI推出原住民新銳推薦特區,今年邁入第3年,改以「原住民個展專區」的形式展出,遴選2位優秀的原住民藝術家;並與策展人高森信男合作,在台北藝博推出「原住民藝術特展區」,呈現和部落之間維持不同距離的藝術家們如何在自我認同的困惑之中尋找新的傳統的方式。

2022年入選的8位MIT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與媒合畫廊為:吳修銘 x 333畫廊、李宜亞 x 藝星藝術中心、邵士銘 x 赤粒藝術、陳昱榮 x 德鴻畫廊、黃彥勳 x 藝境畫廊、黃婷毓 x 丁丁藝術空間、黃敬中x 傳承藝術中心、魏維德 x 多納藝術(依藝術家姓氏筆劃排列)。入選的2位原住民個展專區的藝術家與媒合畫廊為:馬郁芳 x 多納藝術、高敏修 x 333畫廊(依藝術家姓氏筆劃排列)。

吳修銘重製新聞媒體畫面,以VR的方式做出失真的影格,製造虛幻綺麗的畫面,暗喻世界的榮景可能是新聞媒體降低了真實性才營造出來的?李宜亞的新系列創作「轉身之處」回應2021年上半年全球疫情肆虐的環境。因為疫情的封鎖,從而在全新的創作中呈現了一個想像的、未完成的虛構空間。邵士銘使用水墨的材質與暈染的技法表現暗夜中的光影,將自身投入畫面中,再以錯落並置的場景讓觀眾感受到他對「日復一日的困境」所提出的疑問。陳昱榮紀錄橋樑、渠道、水圳、空間地景的聲音,並透過程式運算將這些音訊轉化為視覺影像與空間裝置,回應當代生活中,身體是如何感知空間與地理的自然頻率?黃彥勳以繪畫作為載體,向太空宇航零件取材。在畫面上進行繪畫與物件的對話,試著在人類探索太空之際,以藝術創作留下人類航向無垠宇宙的痕跡。黃婷毓的作品討論個人意識的元素,例如文化潛規則、刻板印象,她創作中變形的屏風結構,是在補捉東方社會中獨特的距離感與防禦感,表達現實與思想重疊的狀態。黃敬中的創作以廢棄的枝幹經過窯燒製成木炭為媒材,表現「生命曾經燦爛,遭遇火煉後的殘餘,再次豐盛生長」的哲思及循環永續的精神。魏維德的創作以70年代所傳承下來的家中記憶為基底,將兒時回憶、長輩的信仰,所有的記憶以及長大後感到的疑惑,悉數放進作品中,呈現世代之間的差異。

原住民個展專區馬郁芳的作品一樣也藉由創作表現藝術家對於生活的反思,藉由擬人的的動物去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異質碰撞的無限可能。高敏修則以創作來討論族服、身份認同、原民文化與泛靈信仰之間的關係,在他作品中能夠看見原住民對於族群文化認同在各種不同層次的思辨。

MIT新人推薦特區已在多年的耕耘之下成為每年展區亮點,亦有國際畫廊產業人士參觀ART TAIPEI之際,特別駐足MIT新人推薦特區,歷屆MIT獲獎藝術家亦在國際知名藝術獎項中嶄露頭角,期許MIT新人推薦特區15週年與原住民個展專區能夠持續與產業共同推進,培育更多藝術明日之星!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覽資訊
10.20(四)–10.24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1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圖 中部分社社長張玉泰攝)

一一一以下空白一一一

熱門關鍵字:

產經社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