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3 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意味著酷熱天氣將進入尾聲。處暑即為「出暑」,這期間天氣雖仍炎熱,但已呈現下降趨勢。中醫師提醒,當暑氣漸消退,將面臨「秋燥」問題。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天氣由炎熱轉為涼爽時,還需要防範「秋燥症」,讓皮膚變得乾澀粗糙、鼻腔出現疼痛流鼻血,甚至是口燥咽乾等,必需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秋燥傷肺,養生尤重「潤肺滋陰」
處暑後,氣候漸偏乾燥、耗損人體津液,而燥氣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肺臟」,容易引發呼吸疾病,出現氣喘、咳嗽等症狀。賴睿昕提醒,肺功能不佳者,養生尤重「潤肺滋陰」。
飲食上,可多吃潤肺食物以「顧肺」,例如,水梨有潤肺清熱、止咳消痰功效;蓮藕清肺熱、解渴除煩;蜂蜜可補脾胃、潤腸、潤肺;白木耳則能養陰清熱潤燥,最合適肺氣不足者保養使用。
乾咳、喉痛用「養氣潤肺茶」增強免疫
而「陰虛燥熱」及「體質虛弱」者,最容易因為本身呼吸系統內濕度不足,在吸入乾燥空氣時,更加刺激氣管誘發乾咳。賴睿昕說,此兩類民眾的症狀為痰少膠黏難咯、咽喉乾癢少津、鼻乾唇燥。
出現燥咳時,治療上會採用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功效的麥門冬、玉竹、天花粉、川貝母、沙參、西洋參、款冬花、百合等中藥材;平日養生,則推薦可用「養氣潤肺茶」,養陰潤肺、增強免疫力。
養氣潤肺茶
材料:西洋參 5 克、麥門冬 5 克、沙參 5 克
作法:將中藥材漂洗後,用 600c.c. 的水煮沸後,小火煮 10 分鐘,放溫飲用。
功效:西洋參能補氣養陰,增強免疫力;麥門冬則潤肺生津;沙參可養陰清肺。
適用:有乾咳症狀者,每日白天可服用 1 杯。
皮膚乾癢以「補血潤燥止癢湯」改善
「血虛」、「陰虛型」的體質,則容易有皮膚乾燥、搔癢等問題。賴睿昕指出,這兩類體質多為年長者,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走下坡,使肝腎虧虛、體內血氣不足,無法濡養皮膚。在天氣轉涼、皮脂腺分泌減少時,容易乾燥發癢。
她提醒,除了老化因素,作息及飲食失調,例如,經常熬夜、嗜吃炸烤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會耗損陰血,加重血虛問題。中藥調理經常以補肝血的四物湯、六味地黃丸作基底,再加減其他藥材,如補血的當歸、保濕的麥門冬。
補血潤燥止癢湯
材料:麥冬 15 克、黃精 15 克、黃耆 10 克、玉竹 15 片、枸杞 10 克、紅棗 5 顆、排骨適量。
作法:藥材用清水洗淨備用;排骨川燙撈起備用;將藥材再與排骨放入鍋中,加入 1000c.c. 的清水,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 30 分鐘,加入少許鹽巴,再熬煮約 5 分鐘即可關火。
作用:麥冬、玉竹可養陰潤燥、滋潤肌膚;枸杞補肝腎,明目;黃精可補血潤肺;黃耆可以補氣,提升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潤膚效果。
適用:有皮膚乾癢問題者,1 周可服用 2〜3 次。
賴睿昕提醒,此時節容易有乾咳、喉痛及皮膚乾癢問題的人,平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及油炸燒烤食物,同時要多到戶外運動,調暢情緒,避免生氣傷陰,此外,也應多補充溫水或蜂蜜水改善喉嚨乾燥。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處暑」養生!中醫師說:慎防秋燥、秋涼,應著重 3 臟腑的調理養護
「立秋」乾燥引發過敏、咳嗽、皮膚乾癢?中醫師建議 2 藥膳食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