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艾成在蘆洲捷運站外墜樓身亡,引發演藝圈及民眾高度關注,艾成生前曾透露面臨人生低潮、憂鬱症纏身,太太王瞳擔心艾成情緒不穩,特別找兩名朋友相伴,但沒想到最後還是發生憾事。心理師提醒:「若身邊親友精神狀況,陪伴的家人可以用『開放的態度』的進行討論,傾聽他的內在想法,積極理解,鼓勵他們尋求醫師及心理師的幫助。」
身邊親友抗拒看精神科、心理諮商怎麼辦?
艾成演藝工作起起伏伏,加上餐飲副業經營不佳,近年來精神狀況不穩定,艾成近期臉書發文 po 出負面的情緒字眼,看得出來心情不佳。事實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憂鬱、躁鬱、焦慮的情況非常常見,但多數人並不願意主動求助。
面對身邊的親友有精神狀況時,到底該怎麼協助?對此,吳宗蓉臨床心理師表示:「精神狀況的民眾會對求助感到很敏感,擔憂說出來或展現脆弱的一面,會被別人批判、也擔心別人會怎麼想自己。」
有精神障礙困擾的患者,往往都會預設覺得「自己不好」,同時他們也很害怕改變,怕要改變就要努力、就也怕努力後會失敗,非常恐懼會再次受到傷害,提到要到精神科就診、做心理諮師都很抗拒。
這時身邊親友可以用「合作」的關係跟他討論,吳宗蓉建議:「需要把焦慮、憂鬱這個疾病『外化』,將它視為一個外在事件,這個人是因為得了憂鬱而變得不好,而不是他本身就是一個不好的人」
陪伴家屬用同理心陪伴!勿說出批判話語
可以告訴親人「憂鬱症是一個問題,你是被著問題困擾,並非你就是有問題的人才會憂鬱症。」清楚這樣的關係建立出來,別因為疾病自責、否定,在良好的合作關係下,才有機會讓他們有意願踏入診間看診。
溝通的過程也要留意速度,若步調太快往往引起他們反彈、抗拒,親友可以要用「合作關係」表現出對他的理解,千萬不要帶有批評角度溝通。最怕有些長輩不理解,就會對憂鬱症患者說「你為什麼得憂鬱症?就想開點就好」、「你不要想太多」、「你就樂觀一點嘛」,這種非常帶有批判的話語,反而會讓他覺得被評論很不舒服,導致更不願意尋求協助。
家屬從生活三大方面觀察是否有輕生意念
家人陪伴有精神狀況的親友時,需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觀察他是否有輕生意念情況,像是藝人艾成在幾年前曾透漏「快要活不下去」,需要藉由「藥物輔助」控制加上建立安全網,來防範意外的發生。至於該怎麼觀察,吳宗蓉建議可從三大方向留意對方是否有輕生意念:
- 將物品託付他人:請別人幫忙照顧寵物、贈送自己珍惜的東西予他人。
- 出現道別的話語:告訴親友我死了要照顧家人,甚至寫遺書。
- 透露想輕生念頭:在社交媒體、談話間透露從頂樓跳下去一切就結束、我想消失在這世界上。
每種精神疾病都可能存在想輕生的風險,吳宗蓉提醒:「只要曾經嘗試過輕生的患者,未來再嘗試的機率非常高,對於高風險對象可以尋求門診協助,透過藥物穩定神經功能,當情緒比較穩定時同時接受諮商,更能較快解決問題,讓患者恢復日常生活。」
照顧者其實也需要心理諮商
此外,本身身為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患者的家屬及親友,也同時要顧及自己的身心狀態,需要學會自我排解壓力,吳宗蓉說:「若家中有想輕生的家人,家屬隨都會有被拋棄的感覺,其實時時刻刻壓力都很大。」
臨床上有個案是原本丈夫憂鬱症很嚴重,導致主要照顧者太太也罹患憂鬱症,不少主要照顧者也會需要進行心理諮商,吳宗蓉提到:「當有家中有精神狀況不穩定的家人,只靠家庭去處理這些問題是非常吃力的,建議尋求專業,建構完整的資源系統。舉例來說,當太太今天沒空陪伴時,還需要有第二位家人可以幫忙,讓主要照顧者有喘息的時間。」另外,可同時搭配其他社會支持系統減輕家庭照顧壓力,如醫療資源、社交網絡、心靈支持等。
一般人都會有不開心、憂鬱、難過都是正常的情緒,但當觀察身邊的人出現沮喪、失落持續的時間過久,無法拉回、失去控制甚至有「結束生命」「離開這個世界」的念頭,可以多找些外界的資源尋求幫助,並不要覺得家裡有人有精神疾病這件事情很丟臉。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