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統計,臺灣脊髓損傷人數近3萬人,平均年齡約27歲,而使用輪椅的病友達92%。目前醫療進步,透過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可以逆轉勝「輪椅人生」,走出新希望!
今年26歲的簡先生在8個月以前,還是1位下半身沒有知覺的脊髓損傷病友,在2021年11月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及積極復健後,原本無知覺的下半身,已慢慢找回感覺,他是臺灣第一位脊髓損傷超過5年,也是於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合作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第一位病友,經過細胞治療後,能重新站起來,現在的他可以拿著助行器,緩緩一步步往前走。
他脊髓損傷6年,逆轉勝「輪椅人生」!
「在輔具與媽媽的幫忙下,每天目標站半小時。」簡先生說,以前也有用助行器及輔具來做站立及走路的練習,但是那時是靠著張力站起,再用腰部的力量及髖骨將自己的腿往前甩,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在走路;但術後,不僅能感覺到腿,還能控制腿往前後左右動,現在不需依靠張力站起,在輔具及母親的協助下,就可以站立,並能控制腿部一步一步往前走。
花蓮慈院發展再生醫學,讓病人獲得精準的治療
「醫學中心就是要不斷的創新,來幫助這些苦難的難症、絕症的病患。」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說,再生醫學的希望在花蓮慈院,讓病人能獲得精準的治療,不論是再生醫療、失智症、巴金森、癌症,或是脊髓損傷等病友,都能在花蓮找到重生的希望。
花蓮慈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脊髓損傷若是進展到慢性期(6個月之後),傳統治療方式就只剩復健,但是單靠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有限,這也是花蓮慈院積極發展再生醫學,與尖端醫合作通過衛福部的脊髓損傷細胞治療,就是為了提供病人復原的一線契機。再生醫療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脊髓損傷只是其中的一環,間質幹細胞有修復受傷組織的特性,它目前除了脊髓損傷外,也被用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等等,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有申請計畫收案標準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收案標準,包含脊髓損傷診斷後六個月,且神經學檢查顯示至少持續一個月無進展的穩定結果、神經損傷水平爲第七頸椎至第二腰椎之間、ASIA神經學分級爲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等。
邱琮朗主任表示,脊髓損傷若是進展到慢性期(六個月之後),傳統治療方式就只剩復健,但是單靠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有限,這也是花蓮慈院積極發展再生醫學,透過脊髓損傷細胞治療,就是為了提供病人復原的一線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