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56 山陀兒 停班停課

戴立寧隨想錄》老鼠烏托邦:台灣的今天和未來

優傳媒/ 2022.08.08 03:16

作者/戴立寧   

 

1960年代,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在馬里蘭州普爾斯維爾Poolesville, Maryland)附近開闢了一塊農地。在此,約翰.卡爾宏(John Bumpass Calhoun,1917-1995)展開了他著名的「老鼠烏托邦」(the mouse universe)研究。

 

卡爾宏是一位動物行為學/行為學家。他以對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對人類行為影響 的研究而聞名於世。

 

1968年7月9日,卡爾宏 將4對老鼠放進了實驗環境中;(這個數字或許象徵著諾亞方舟上的一家8口)。環境底部面積為2.7平方米,四邊圍欄高1.4米。每一邊都有4個直立網狀「隧道」,這些隧道通往各個居室箱、食物漏斗及飲用水分配,充份供給,絕無短缺;也看看除了任何老鼠天敵的可能存在。

 

這8隻老鼠,探索了周邊的環境並逐漸適應了彼此。種群數量便開始了呈指數性增長,每55天翻一倍。第315天,數量達到了620隻。

 

第315天到245天,種群数量的增長速度開始放慢,每145天才翻一倍。

 

最後一個成活個體是在第600天降生的,此時種群總數為2200隻老鼠。

 

儘管實驗環境的空間設定實際上允許多達3840隻老鼠生活。第315天至第600天期間發生了社會結構/社會行為的崩潰。老鼠密度達到高峰後,群體裡出現了異常的暴力;同類相食,性交混亂,或者完全不爭鬥/不交配的現象。

 

公鼠密度過大,爭鬥激烈。失敗的公鼠失去了社會地盤就開始社交迴避,放棄抵抗;改由母鼠挺身而出,保衛地盤。性別角色開始錯亂:母鼠開始跟公鼠一樣暴力以對/爭奪地盤。從此母鼠也就不再照顧小鼠。小鼠先被公鼠拋棄,然後被又被母鼠拋棄,隨即也被整個群體拋棄;它們根本都不知道怎麼做一隻正常的老鼠。

 

上一代的攻擊/迴避等壞行為會傳遞給下一代,到了600天的時候,情況更是激烈,同類互吃、媽媽吃小孩、同性戀泛濫;同時幼鼠死亡率攀升。社交迴避的公鼠等大家都睡覺時才出來活動和吃東西,更別提求偶交配了。雖然有鼠類的身體但是沒有鼠類的行為。

 

在這些異常行為包括:在斷奶前棄嬰、傷害幼崽、同性性行為的增加、主宰的雄性個體無法繼續維持自己的領地並保護雌性、雌性的攻擊性行為、非主宰地位雄性的消極避世、個體間互相攻擊且不還手…。600天後,社會崩潰繼續,種群數目快速下降乃至滅絕。

 

這項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當所有可利用空間被占據,所有社會角色被扮演後,個體所體驗到的競爭及其帶來的壓力將導致他們在複雜社會行為上的徹底沉淪,最終導致種群的崩潰。

 

高種群密度引發的種群內雄性間惡性競爭——>惡性競爭造成大部分雄性行為紊亂——>雄性行為紊亂波及雌性並造成雌性的母性行為紊亂——>在高種群密度和紊亂母性行為的雙重作用下,種群中年輕一代關鍵行為的習得與養成也出現問題——>當種群由這樣有行為障礙的年輕一代構成時,種群的末日來臨。

 

齧齒低等動物上發生的人口過剩,未必能夠預示了人類種族未來可能的遭遇 ?!

 

不幸的是這樣的遭遇或許正在號稱寶島的台灣,一一出現。台灣的人口已經是世界數最最密積的地區;土地的過度開發,下個小雨/吹個小風,山區就來一次山洪暴/土石流…。

 

國事如麻,烏龜忘八!這一次,朝野兩黨政治人物,皆異口同聲,歡迎美國議長裴洛西的過境台灣;演變的結果是台海中線不復存在,解放軍飛機/飛彈從此可以長驅直入…;台灣人民生存空間,再一度受到無情的打擊和縮壓。老鼠烏托邦的際遇,種種跡象,是不是已預測了台灣發展的今天和未來 ?!

(圖片取材自網路)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