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軒縈/臺南報導】深耕將軍地區地方創生文化的「地利小食」攜手「大臺南好生活協會」、「三日工作室」與「台灣文學創作者協會」,邀請在地作家陳榕笙老師,一連5天在後港國中舉辦「鹽分地帶創生營」,走訪青鯤鯓、蕭壟文化園區等地,並帶領青年與孩子共同完成3款在地學習資源箱,昨天舉辦成果發表會,主辦單位強調是將地方創生的理念帶入新一代的思維。 「地利小食」表示,佳里、學甲、將軍、北門、西港、七股這6個臨海地區,早年稱為北門郡。在日治時期曾由地方文人組織文學團體—「青風會」,加上當時北門郡為產鹽之鄉,便被台灣其他文友稱為「鹽分地帶的詩人朋友們」。隨著影音與網路技術高速發展,網路文學興起、影視產業發達,人們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減少,而且閱讀習慣也逐漸改變,鹽分地帶文學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內。 當今社會不論是談論社區營造或地方創生,文化DNA皆為其創生根本,文化的傳承仍須藉由文本為基礎,持續不斷的累積文本涵養,文化底蘊才得以被看見。 「鹽分地帶創生營」透過各種形式影像紀錄、學習教案、遊程體驗等進行發揚及傳承,使文本持續累積,並增加孩子關注家鄉議題的經驗,培養其探究及問題解決的實作能力,在過程中落實108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自發」的關注家鄉議題,與過程中的耆老、環境、生態進行「互動」,且發想其現階段能力範圍內可達成「共好」的行動倡議方案,影響更多人關注其發掘的家鄉議題。 昨天舉行「鹽分地帶創生營」成果發表會,現場有3款在地學習資源箱,展現青年與孩子的創意發想與地方文化特色,將青鯤鯓填海造陸的歷史化為積木遊戲、大地遊戲,和帶有推廣漁村風景功能的明信片,與現場參與家長一起體驗,或的學生家長好評認為是收穫良多。 圖為「鹽分地帶創生營」帶領青年與孩子完成3款在地學習資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