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清涼解渴的冰品是台灣民眾的解暑聖品,但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今年7月針對台南、高雄、屏東三地抽驗50間知名冰店衛生品管,竟發現有10家冰店衛生不合格,其中台南中西區一家水果行販售的牛奶冰腸桿菌更是超標3800倍,為此消保會呼籲業者多加注重冰塊的衛生,並督促各縣市衛生局應提升抽檢冰品、配料的頻率。
▲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今年7月針對台南、高雄、屏東三地抽驗50間知名冰店衛生品管,竟發現有10家冰店衛生不合格。(示意圖/Canva)
消保會今(4日)發布夏季冰品抽檢結果,指出7月間針對高雄、台南、屏東等知名冰店執行冰品衛生抽驗,調查過程採用模仿一般消費者購買模式,並未告知店家購買者身分,此次以檢驗清冰為主冰品購買當天就直送SGS實驗室檢驗腸桿菌,屏東10件,全數合格;台南15件,有5件不合格;高雄25件,亦有5件不合格。不過令消保會傻眼的是,台南一間水果行販售的牛奶冰,竟驗出腸桿菌超標3800倍。該業者指稱冰塊是由其他廠商購買。
消保會執行長徐邦瀚指出,台南超標3800倍的冰品已無從確認是冰還是牛奶出包,但他們前往檢測時發現,店家的煉乳不知在常溫放置多久?一般而言,乳製品應冷藏保存並在使用時取出。消保會這次抽驗,高雄不合格的店家不乏知名剉冰店,另抽驗樣品中有3件是冰淇淋與霜淇淋的型態,結果3件就有2件不合格,旗津一家知名冰店的牛奶冰超標44倍。
▲台南一間水果行販售的牛奶冰,竟驗出腸桿菌超標3800倍。(示意圖/Canva)
徐邦瀚心情沈重表示,消保會每年都會調查冰品、飲料衛生,都有發現不合格的冰飲,但卻很少店家有效改善,難怪大家都笑台灣人的「鐵胃」;高雄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蔡昌學表示,近期天氣相當炎熱,近來又恰巧國旅爆發,許多民眾都會選擇買冰品來消暑,時常看見冰店大排長龍,但他們卻發現有多間冰店清冰的腸桿菌超標,民眾若食用輕者出現腹泄、腸胃炎等症狀,嚴重者可能脫水甚至腎臟發炎,如有外國人來名店消費而感染,將造成國門損失。
感染科醫師林庭逸指出,今年SGS檢測法規更改,過去冰品是檢測大腸桿菌,現在擴及腸桿菌科,包含的菌種更多,一旦檢驗超標,即表示冰品在製造過程或原料等環節出狀況。他警告,儘管一般人對大腸桿菌已有耐受性,但仍會上吐下瀉,若感染致病性腸菌,甚至會出現高燒,脫水,甚敗血休克造成死亡。而律師黃柔雯則表示,衛福部公告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38條針對腸桿菌科有檢驗規範,冰品腸桿菌檢驗若超標,且業者限期內未改善,主管機關可依食安法,處3萬到300萬元罰鍰。
消保會呼籲,業者應該注重冰塊源頭的衛生,慎選給消費者食用的冰塊,消費者購買冰品前也需留意店家衛生狀況,不要選擇放置過久的配料,各縣市衛生局更應加強抽驗店家冰品與配料的程序及頻率,以維護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