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張肇康先生百年冥誕建築紀念展」 即日起國父紀念館展出

欣傳媒/ 2022.07.30 02:34

新聞圖片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模型;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現代之眼-張肇康先生百年冥誕建築紀念展」即日起至8月14日,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及1樓文化藝廊展出。張肇康是華人近代建築史上最具傳奇性的建築師,與設計國父紀念館的王大閎相同,是接受包浩斯(Bauhaus)教育的第一代華人建築師。

新聞圖片葛羅培斯(Walter_Gropius)與張肇康於哈佛建築研究設計研究院攝於1949年;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張肇康先生1922年出生於廣東中山,長居香港。1946年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赴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IIT)深造,並於1949年進入哈佛建築設計研究院(GSD),師從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成為王大閎與貝聿銘在哈佛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學弟。

1954年與建築師陳其寬受貝聿銘之邀,一起參與東海大學校園規劃和校舍設計,因擅長構造與細部設計,1956年貝聿銘率先派張肇康抵臺監督工程,包含東大附小、理學院、舊圖書館、體育館、部分男女生宿舍等。1961-1965年間返回香港,加入甘銘(Eric Cumine,1905-2002)建築師事務所,期間亦常接受臺灣建築師的邀請參與設計,在臺灣的代表作品包含東海大學校園規劃及其部分校舍設計(1954-60)、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1963)、臺北嘉新大樓(細部設計,1965)、士林牧愛堂、新豐高爾夫球俱樂部。

新聞圖片張肇康攝於香港太平行大樓雨庇工地現場;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此次展覽聚焦在張肇康建築創作對華人建築文化的貢獻,他除繼承包浩斯的現代精神以外,也以新的眼光看待華人傳統的舊事物,策展團隊將展覽訂名為「現代之眼」,期待透過此次百年大展的重新梳理,挖掘張肇康在土地上留下的足跡與養分。

新聞圖片香港太平行大樓模型局部特寫(1965);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此次策展人為建築史學者徐明松、黃瑋庭及研究團隊,除紀念展外,更完成了至今對張肇康最完整的研究,出版「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一書。同時,也謝謝所有在建築領域鍥而不捨追尋的研究者、團體及參與者,逐步完整臺灣建築史的輪廓及脈絡。

新聞圖片臺北嘉新大樓模型入口特寫(1967);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策展人徐明松教授表示,張肇康接受包浩斯設計教育的洗禮,先是在創作、實驗了一系列的「中國現代建築」,試圖將所學的包浩斯現代性,努力嫁接到華人傳統建築,而有了東海校園建築、臺大農業陳列館、香港太平行大樓等佳作。晚年則以「現代之眼」進行民居的測繪與記錄,著成《中國:建築之道》一書,既傳達他對現代建築與傳統對話的看法,也寄寓了他在艱困創作環境中持續找尋出口的浪漫奮戰。這次展覽籌備過程中,不僅訪談到張肇康的夫人,在蒐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也意外獲得許多第一手照片及文獻,成為本次展覽的主要內容及特色。

新聞圖片東海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倒傘計畫案模型;;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表示,張肇康建築紀念展與個人的生命經歷有很大的關聯性,除了國父紀念館是由與張肇康擁有相似學成背景的王大閎所設計,更因為自己的成長及求學歷程,有機會沈浸於東海、臺大等張肇康所設計的建築,因此,此展能於國父紀念館展出是非常有意義的。

新聞圖片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國立國父紀念館

【張肇康先生百年冥誕建築紀念展】
時間:即日起至8月14日每日9:00至18:00
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及1樓文化藝廊
官網:

【延伸閱讀】

==========
圖      片/國立國父紀念館
編   輯/蘇琨峰

 

更多建築旅行、生活品味、設計相關活動請上【】

點此看原始內容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