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腫瘤學期刊》刊登最新研究指出,疫情期間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篩檢數量顯著減少,台灣也在這波影響浪潮中,國健署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分析,110 年的四癌篩檢比 109 年少了 14.6 %,若與還沒有疫情 108 年前更減少 23.4 %,但沒有篩檢不代表癌症不存在,專家擔憂沒有篩檢無法早期治療,恐讓癌症嚴重度增加。
篩檢量、篩檢異常追蹤率都受到影響
國內發生的前三大癌症:大腸症、肺癌、乳癌,每年新發生罹癌確診人數破萬,國健署署長王昭君分析:「整體篩檢減少 119 萬,連異常個案的追蹤也受到影響,根據 110 年癌症篩檢陽性追蹤率為 81.9 %,較 108 年沒有疫情追蹤減少 5.2% 。」
往往癌症進展無法逆轉,如未配合追蹤及時阻斷癌前病變,晚期個案存活率越來越低,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教授:「四癌篩檢就是在做提前部署,因應不同疾病癌症從有症狀到無症狀需要 2-5 年,過往前幾年檢查的安全性已過,這時候是需要趕快回來檢查,否則就是疫情間接傷害。」
乳癌非摸出來是篩檢出來
先前藝人朱俐靜因乳癌,又讓多數民眾開始注重乳癌,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呼籲:「不是明星過世才提醒要做篩檢,提醒民眾生日的時候到院做篩檢,做子女要帶媽媽做篩檢,一年做乳房超音波篩檢、一年做超音波,乳癌不是摸出來而是篩檢出來。」
乳癌第 0 期及第 1 期乳癌的 5 年存活率逾 94 %,然而第 4 期乳癌的 5 年存活率僅約 35% 。陳守棟補充:「有些摸到硬塊還參加乳癌篩檢,事實上乳癌篩檢的附加價值不只如此,有篩檢至少 40% 晚期乳癌,還能避免乳房被切除,減少化學治療的比例,治療品質是上升,不單只是死亡率。」
早期揪出癌症不是存活!讓生活品質提升
特別是同樣是婦女重視的子宮頸癌,雖然現在已有 HPV 疫苗可以預防,每 3 年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 70% 子宮頸癌死亡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黃建霈秘書長表示:「有四成民眾超過三年沒有做抹片,年紀越大子宮頸癌發生率越高,越晚做越慢發現治療痛苦更大。」
正因為癌症早期治療往往有較多選擇,黃建霈說:「初期也有機會保留子宮,晚期開完到要裝尿袋、灌腸解決生活問題,放射性治療腸子受損、營養不良,癌症不只是要活下來,越晚期治療可能會讓生活更痛苦。」
戴口罩降低口腔癌患者就診意願
有些癌症是隱藏起來,有些則是外顯癌症像是口腔癌就是其一,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呂宜興常務理事提到:「過往口腔癌都是看得到,但現在疫情大家都戴口罩,口腔病灶都可以藏起來,有些男性工作朋友就認為反正看不到也沒關係,一直不願意正視疾病。」
事實上,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 2 年 1 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 26% 口腔癌死亡風險,呂宜興說:「若等到中晚期可能需要外觀做很大範圍的切除,這樣對於病人吞嚥、語言都會受到很大的障礙。」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邱瀚模秘書長呼籲:「疫情結束不會把癌症帶走,反而還可能原先有的癌症還會持續放大,大家趕快篩檢。即便沒有家族史,終身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 1/15 ,比例是很高,疫情之前大腸癌篩檢減少兩成少了約 29 萬人。」
提醒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攜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若要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進行查詢。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癌症蟬聯37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想預防癌症,先從這6項免費的健康檢查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