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志工於災難救助心理關懷專業素質,以及建立慈善、醫療、社會關懷等全方位互助機制,慈濟基金會攜手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會、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等專業組織辦理「關懷士」培訓與認證,繼6月25日於新店慈濟靜思堂舉行首場的開訓後,7月16、17兩日桃竹場於桃園慈濟靜思堂舉行,總計188位學員參與培訓。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濟舵表示,慈濟希望能建置三合一的救助關懷團隊—也就是「三師一體」的角色來進行關懷,三師為宗教師(神父、修女、出家法師)、社工師及專業的關懷士,再加上已推動多年的防災士,可以在災害現場提供專業服務。另,慈濟基金會與負責災害防救的公部門、民間專業組織共同合作辦理「關懷士」培訓及認證制度,藉此達到建立災害救助關懷專業制度、提升關懷服務團隊在災害救助領域的素質、增進對災害關懷服務內涵的認識及技能、強化服務過程的心理韌性等4大培訓目標。張副執行長並表示,今年開辦的第一屆關懷士培訓,目前雖僅供慈濟志工報名,未來將規劃開放給社會人士報名參加。
桃園市長鄭文燦16 日也前來桃園慈濟靜思堂場參加啟業典禮,他表示,每每在災害現場,幾乎都在第一時間看到慈濟人的身影,這次慈濟舉行「關懷士」培訓計畫,強化專業的救災與關懷能力,相信受過專業訓練的關懷士,未來在各類慈善工作、救災工作、服務工作將會做得更好。鄭市長續提及,市府後續也會繼續與慈濟合作,協助建立完善的「關懷士培訓制度」,透過公私部門合作、訓練、經驗培養後,將過去傳統志工訓練過渡到關懷士訓練,此外,身為市長,志工臺灣是我們的理念,志工參與指標也是永續指標,以往看到的都是年齡偏高的人士參與志工服務,這幾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希望能動更多年輕人參與志工服務的行列。
慈濟基金會表示,「關懷士」認證課程包含基礎和特殊訓練共計30小時,測驗合格後將發予結業證書,認證之後每一年均需參與年度複訓之精進課程共 8小時,以增長關懷新知,持續精進關懷能量。此外,在「關懷士」認證後,每一年均須參與機構規劃之實際關懷服務24小時以上,持續投入關懷行動。關懷服務以團隊模式進行,並與社工人員進行個案討論與相關資源連結。
為落實學員進行專業培訓,為期兩天的課程包含理論與實務練習。第一天安排了志願服務倫理法規及經驗分享;第二天則是安排了關懷人員的自我了解與探索、陪伴的助人技巧、災難創傷的身心壓力反應及如何協助走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慈濟基金會指出,透過「關懷士」增能培力與認證制度建立,可提升志工培訓課程深廣度、並可增強在災害救助領域的專業素養,及增進全民對於災害救助領域的支持能量,並與相關單位合作定位,建立公私協力、專業認證之完善的社區關懷機制與互助模式。
(撰文、拍攝:李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