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心臟狂跳呼吸喘,一奔醫院卻好了?醫揭「恐慌症」讓人搞錯2件事

優活健康資訊網/曾心盈 2022.07.18 09:30


藝人寶媽日前因確診新冠肺炎,擔憂自身病況,導致恐慌症發作。許多民眾也因為接觸媒體和社群上大量疫情訊息,一有不適就懷疑自己染疫,但就醫後卻顯示正常。疫情肆虐的時代,緊張、不安和焦慮成為大眾共同經驗,嚴重時我們會以「恐慌」來形容。在精神醫學上,也有關於「恐慌症」(panic disorder)的明確定義。


恐慌發作頻繁多次,即「恐慌症」

什麼是恐慌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邱震寰說明,必須先了解精神醫學定義下,所謂「恐慌發作」(panic attack),指的是日常生活作息中,心裡突然感受到強烈恐懼或不舒服感,在幾分鐘之內達到高峰,並在短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心跳加快或是心臟怦怦直跳、流很多汗、發抖、呼吸急促、喘不過氣、胸悶、噁心、肚子不舒服、發寒或發熱、頭腦昏沉或快暈倒、覺得身體麻木,失去真實感或失去自我感覺,甚至就快要死了。最重要的判斷就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到最高峰,而不是逐漸升高的狀況。

邱震寰解釋,當出現了「反覆的」、「非預期性」恐慌發作,發作症狀本身會讓人非常害怕,進而對掌控自己身體失去信心,甚至有失控或死亡疑慮,並開始持續擔心症狀的發作,就可能是恐慌症。

如何檢測自己有沒有恐慌症?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說明,需要有4次以上「恐慌發作」。每次恐慌發作都要有以下12症狀中4個症狀以上:

  • 心悸心跳加速
  • 出汗
  • 發抖或震顫
  • 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 梗塞感
  • 胸痛或不適
  • 噁心或腹部不適
  • 頭暈不穩感昏沈或暈厥
  • 失去現實感、失去自我感
  •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
  • 害怕即將死去
  • 感覺異常
  • 冷顫或潮紅

延伸閱讀:
生不如死?8症狀檢測你是否有恐慌症

恐慌症在臨床症狀上大略可分為心理與生理症狀,發作時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一般在10分鐘內症狀嚴重度會達到最高點,且是多種生理及心理症狀一起發作,通常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



症狀表現易遭誤判為其他疾病

由於恐慌症會呈現出很多身體上的不舒服,因此確診恐慌症前,應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症狀的內科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有些時候內科急症一開始會出現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例如心肌梗塞或肺栓塞。事實上,不管在急診或門診,以胸痛來求診的病人通常會伴隨著類似恐慌或過度焦慮的狀況,藉由完整病史的詢問、身體檢查及實驗數據可達成初步的評估。

邱震寰解釋,由於恐慌發作表現為短時間內出現心跳加快、急促喘氣、頭暈噁心等症狀,患者通常會急忙奔赴急診就醫,然而這些症狀往往會自行結束。為了瞭解症狀發作原因,急診醫師可能會做一些身體檢查,然而檢查通常會顯示正常,或僅僅是輕微異常,很難解釋發作時的厲害表現。若當下未能想到可能是恐慌症發作,個案或許會被轉介至其他科別如心臟科、胸腔科、神經科就診,因而錯過精神醫學的檢查與治療。

延伸閱讀:
無精打采、想輕生⋯卻不是憂鬱症?醫揭「躁期特徵」被忽略恐誤診



易根據發作環境,錯誤連結病因

邱震寰指出,由於恐慌發作的經驗太嚇人,所以恐慌症個案會將症狀發作時相關的環境狀況和身體徵候和恐慌發作產生錯誤連結。例如發作正好在較小空間中,之後有些個案就因此不敢搭乘大眾運輸、計程車、飛機等,覺得會發作;有些個案則是變成只要心跳稍微上升,或是呼吸稍微變快(比如上下樓梯,稍微運動,或是吵架生氣),就覺得恐慌快要發作。甚至因為發作時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因此出現只要衣服穿緊一點就覺得會發作,種種各式各樣奇特連結和禁忌,造成生活上的極度不便甚至重大失能,這才是恐慌症嚴重之處。

因此,邱震寰表示恐慌症的治療重點,不僅是讓恐慌發作減少或消失,更重要的是要破除這些奇特連結或禁忌,排除不安,讓個案恢復對身體的信心。

因此除了使用藥物控制焦慮、減少恐慌發作,應該加入認知行為治療,一方面解釋焦慮的身體現象和心理原理,一方面有系統性協助個案逐步面對害怕擔心的事物,達到破除錯誤連結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概念搭配起來,效果是加乘的,只要持之以恆,在醫師協助下,恐慌症個案一定能夠穩步向前,恢復健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