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疫情會持續嗎?謝宗學醫師示警:「兒童併發重症+再次感染」更該重視

eNews新聞網/寧于晨 2022.07.14 13:5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3日)公布國內新增29,9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849例本土個案及6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9例死亡。日漸趨緩的疫情或讓民眾開始放鬆警戒,但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警告,隨著新增感染人數逐漸減少,感染後併發症和再次感染的人數將逐漸上升,未來恐還有數波小流行出現。他指出即使疫情不再是民眾的目光焦點,但仍有兒童因為新冠肺炎演變成重症或併發症,「兒童急診每日的工作內容不會改變,仍然擔任守護兒童健康最後一道防線」。

新聞圖片

▲謝宗學醫師發文示警告:「兒童併發重症+再次感染」更該得到重視。(示意圖/Canva)

謝宗學在來唸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提及,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趨緩,最近兒童急診遇到比較多的不是新增確定病例,而是感染過後再次發燒的病人 「因為需要診斷是併發症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或是再次感染,這類病人常被轉來大醫院急診做進一步檢查」。

 

謝宗學指出,單純快篩陽需要確診的病人大部分在視訊門診已被處理掉,但現在來兒童急診的大多是需要進一步處理和檢查的,總來診人次雖然明顯較5、6月減少,但病情複雜度明顯增加,住院率隨之上升。他接著表示,疑似MIS-C被轉來的病人雖然不少,但真正確診的人實際並不多,其中部分出現低血壓或休克表現,需要住加護病房治療。謝宗學提醒,再次感染的病例偶有出現,「建議不要因為確診過就鬆懈個人衛生防護,其他變異株遲早進入社區。」

 

謝宗學認為,整體來說, 現在可以說是後疫情階段,每日新增感染人數逐漸減少,感染後併發症和再次感染的人數將逐漸上升,未來可能還有數波小流行出現,但再次回到5、6月高峰的機率很低,民眾目光的焦點將逐漸從疫情相關議題移開,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更值得討論的事物身上。

新聞圖片

▲謝宗學指出大部分演變成重症或併發症的兒童大部分都沒有接種疫苗「有打也是只有一劑」。(示意圖/Canva)

不過即使疫情不再是民眾的目光焦點,謝宗學強調,還是會有兒童因為新冠肺炎演變成重症或併發症,兒童急診每日的工作內容不會改變,而他仍然會擔任守護兒童健康最後一道防線,他指出「雖然粉專分享疫情相關資訊頻率降低,但在真實世界中,兒急團隊和我仍然努力守著小兒急診室,跟過去十多年一樣,不曾改變。」

 

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感謝守在第一防線的所有醫護人員,針對兒童的染疫情況,就有網友好奇詢問「請問像這些併發症的兒童已經接種幾劑疫苗了?」對此,謝宗學回覆「大多是沒有打疫苗,有打也是只有一劑。」另有網友提問,屏東縣人口密度低卻破千,是否與太多人到屏東玩有關,對此他回應「可能喔,但這也是回歸正常生活的表現,這次的疫情真的太久了⋯」。

 

熱門關鍵字:

生活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