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疫情下基層院所就診降幅最高!減少近4成民眾就醫可近性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2.07.13 18:00

每日本土確診數穩定下降中,但降幅似乎趨於緩慢。台大公衛學系教授再次呼籲,應該過去「大流行」走向「地方流行」,進入新常態生活下多方面調整,才有機會讓確診數再往下修。重要的同時讓基層醫療照護能量正常化,照顧到既有的慢性病患者,避免國人醫療照護的可近性受到影響。

兩大族群就醫行為改變最多

疫情多少改變民眾就醫習慣,從健保資料顯示,新冠肺炎開始整體的門診與就診件數,台大公衛成員范僑芯指出:「藍線部分代表疫情 108 年各月門診量,可以發現受疫情壟罩的兩年半,皆顯著低於過去的標準。」

推測門診量下降來自於民眾自身選擇與想法,可能與污名化、醫療量下降所導致,最明顯在於去年 5-7 月受到 Alpha 大流行影響,綠色線有明顯凹口。同樣今年一二月疫情嚴峻時,量能相比於過去三年皆有明顯的較低,量能受疫情影響幅度很大。

此外,范僑芯指出:「特別是影響層度最大是在西醫基層醫療院所,在今年及去年最嚴峻門診降幅來到200-400萬件。」台大公衛團隊也進行一步分析,疫情減損 39 % 社區民眾到醫療照顧的可近性,特別是在大於 80 歲以上的長者與外籍勞工影響幅度最大。

即便是沒有受到新冠肺炎感染一般民眾,也可能因為醫療緊縮影響慢性病就診、癌症就醫,或是防疫措施影響到醫療照護流程,都可能造成間接衝擊。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教授說:「唯有降為降到『地方流行』的社區檢測,才有機會降到七月底 1 萬 2 千例、八月底 6 千例以下,這是台灣應該要走的方向,讓我們才進入新常態生活、減低壓力。」

慢性病控制好也能減少突破性感染

其實慢性病患者基本照護,對於傳染疾病是有高度相關,義大利最新一篇研究,探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跟疫苗免疫反應相關性,發現糖友若將血糖控制好,可以下降 74% 突破性感染,若把慢性病控制下也會有反饋作用將疫情穩定下來。

在疫苗無法預防感染之下,如何讓這些族群不要變成超級傳播者,就必須先將慢性病控制更穩定。陳秀熙進一步表示:「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控制,西醫基層扮演關鍵角色,國外研究已經證實,疫情將導致慢性病監測和控制成效變差。」

「遠距醫療」將是疫情下重要新解方

疫情帶來的醫療衝擊不只台灣受到影響,各國也深受疫情帶來陰影,「遠距醫療」恐怕是現階段最佳解決辦法。最新研究針對九個國家,就針對遠距門診與實體門診使用量的進行評估,像是澳洲、加拿大大幅增加,加拿大遠距門診量提升 723 %之多,英國也提升 124 %,遠距醫療確實有效解決延遲治療的狀況。

但相對亞洲較無遠距門診的規劃,或是文化上無法適應此方式,無法利用遠距門診下就診量比起歐美國家影響更大,雖然遠距醫療不必然都是好的,但面對再這樣特殊階段,可以「維持新常態慢性病醫療照護能量」、同時避免新冠肺炎間接影響兩大目的。

美國在疫情期間利用遠距醫療,提供「高血壓」照護,研究顯示對於一般民眾,還是可以達到有效降低收縮壓、舒張壓,有接受遠距醫療的患者,將近一伴的人可降低血壓 10 mmHg,顯示年長者、非都會區,以及慢性病需要藥物治療者,對於遠距醫療具有較高的需求。

如今疫情衝擊走過兩年,醫療行為也將勢必隨著思維、就醫行為跟著改變,尤其在新變異株來勢洶洶之下,該怎麼重新調整國內醫療量能、即使運用遠距醫療,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1. 參考文獻: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MIS-C 與川崎病差在哪?專家從症狀、治療、好發年齡來分析

怎麼定義「二次感染」?感染專家教「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長新冠也會影響嬰幼兒!《刺胳針》:各年齡層兒童症狀不同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