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游故鄉 熱血滿腔 農信保協行 逐夢路上 青春昂揚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713 09:31:31)彌陀區位居南臺灣,漁業活動以近海漁撈及養殖漁業為主,養殖面積約600公頃,主要生產虱目魚、石斑、鱸魚、白蝦…等,其中虱目魚養殖面積最廣,以「虱目魚的故鄉」稱號為人所熟知,近年11月都會舉辦虱目魚文化節活動,「虱想起系列」產品更是彌陀區漁會暢銷項目之一。
【被嘲笑的夢想 更有實現的價值】
大學就讀臨床營養學系,張博仁於研究所主修生物工程,頂著碩士光環,曾任職於衛福部食藥署,因感於父母年邁,毅然辭去待遇優渥的貿易公司工作,轉身成為農(漁)三代,正式開啟了他人生另外一片天。接班家業後,張博仁以自產自銷並結合觀光休閒邁出步伐,初期面對少數人袖手旁觀,或是抱持看好戲的心態,他選擇付出更多心力,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可以!」。
張博仁採用生態養殖工法-虱目魚及白蝦混養方式,以益生菌營造無毒養殖環境,提升魚蝦產量及價值,陸續取得虱目魚、白蝦、烏魚、鱸魚4張產銷履歷,以及高雄市政府產地白蝦、鱸魚標章共6張驗證,並在百貨公司上架販售,在市場打響口碑,更獲選為農委會專案輔導之第3屆百大青農,且於109年開始與各銷售通路合作。
【組織作戰 青農創生】
在建構自有銷售通路後,卻發生供不應求的窘況,轉而進一步打造養殖培訓基地,讓有心從事養殖漁業之青年加入「漁人隊」實習,以4~6年時間傳授經營理念,並提供成本控制、養殖經驗等關鍵技術,能獨立經營後,再升級到「漁創客」創業團隊,由張博仁伴飛3年,期間無償提供魚塭,以產銷班概念,團隊作戰模式,開拓銷售通路,引導有志青年漁民加入養殖產業行列,藉此帶動故鄉地區發展,逐步改變養殖產業鏈,以培養產業合夥人為理想,最終目標希望能帶領整個團隊進行產品外銷。
魚塭養殖邁入軌道之後,張博仁在養殖魚塭旁打造「餘香咖啡」,落實地方創生跟食漁教育理念,提供在地工作機會同時培育儲備食漁解說人員。籌備多年的食漁教育場整池完工後,學童不僅可以深入魚塭池中,也能看、摸魚蝦,經由親自參與農漁產品從生產、處理,至烹調之完整過程,發展出簡單的漁食技能,讓學童們了解食物來源、增進食物選擇能力,促進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農信保陪伴支持 度過難關】
105年史上最強霸王級寒流來襲,在全臺各地傳出災情農損,養殖漁業亦有大量魚群暴斃情形,農林漁牧業損失約35億新臺幣。張博仁也未能倖免,幸有農漁會協助並透過農信保提供保證,讓他順利取得災後復健資金。挺過寒流侵襲,在107年決定擴大營運規模,買下屬於自己的漁塭土地,同時購置循環水系統、養殖設備、包裝及運輸設備,站穩腳步,持續擴展。一路走來,農信保支持與協助,張博仁表示「幸好有農信保為擔保能力不足的農漁民提供信用保證,才能順利取得擴大規模所需資金。」
時至今日,水產養殖已由早期傳統生產型漁業演進為科技型漁業,從以往勞力密集轉變為技術密集,並逐漸調整為對品質要求與社會成本以及環保意識考量。農漁產業轉型,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延伸產業價值等,均須投入大量資金,而無力提供擔保或擔保能力不足的農漁民,都可透過農信保基金提供信用保證,順利自金融機構獲得經營所需資金。
眼中有光芒,手裡有力量,是張博仁的寫照,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宮文萍表示,憑著滿腔熱血,青年農人洄游故鄉,展現蓬勃的青春昂揚,在他們逐夢路上,有幸相伴,看著他們成長茁壯、創新臺灣養殖漁業、與在地青農共榮發展、活絡故鄉經濟,是農信保存在價值具體展現。
該基金竭力配合政府培育農業人力政策,協助青壯年農民取得營農所需資金,截至111年6月底,提供青壯年農民從農貸款保證服務累計9,326件,保證貸款金額達121.87億元,做為堅強稱職後盾,農信保矢志持續陪伴青農們在營農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