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2022全國科學探究競賽 決賽結果出爐

台灣好報/王雯玲/高雄 2022.06.11 20:31
新聞圖片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2022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11)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視訊決賽評比,各組第一名分別由國小組台北市三玉國小、國中組高雄市佛光山普門高級中學國中部、高中職組新竹市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組新竹縣立關西高級中學及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學共同獲得、海洋科學組台中市私立新民高級中學、大專/社會組安策性能設計公司黃泓升獲得。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共同指導,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主辦的「2022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年已邁入第九屆。在疫情下,報名隊數仍微幅成長,最後從1,085隊報名繳交的作品中,選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職組、教師組及海洋科學組共30組隊伍晉級決賽。

本競賽以科學探究為出發點,希望鼓勵參賽者走出不同於科展的另一條路,讓更多人學習、練習科學敘事的技巧。「2022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題目由參賽者自行發揮,但需與生活議題結合,國小組作品為漫畫,國中、高中職、海洋科學組為研究報告,大專/社會組為科普文章,教師組為教案,國小、國中、高中職及海洋科學組並須繳交3-5分鐘影片。進入決賽之各組前6強作品,其所涉獵生活領域五花八門,所拍攝的影片也相當吸睛。

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表示,科學探究是要用「系統性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也可能是生活上、工作上所面對的問題。如何系統化地面對問題所在,蒐集資料,以對問題的各個面向有全面的了解,就如同108課綱裡所提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觀察收集資料,形成假設,設計方法加以驗證,這就是科學探究,以實作為手段,探究為目標。

蔡清華次長也給教師一些建議,就是未來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以團隊解決問題為導向,要從教學中觀察每位學生不同的特質及專長,來形成一個可互補的團隊。要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裡彼此互相磨合與討論,了解自己有什麼能力貢獻給團隊,並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激發團隊夥伴的構想,就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團隊。他相信透過本競賽,可讓參賽選手更了解探究與實作的精神,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敘事力,透過文字、漫畫與影片的傳達,培養科學的轉譯者與傳播者,讓臺灣的科學教育更加多元化。

國研院國網中心張朝亮主任指出,國網中心近年來積極協助科技部與教育部推廣科普教育,期許科學素養能向下扎根。從2014年起已連續舉辦9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年報名件數再創新高,總計293所學校、1,085隊、2,173人報名,顯示這項競賽已逐漸帶動科學探究的風氣。為鼓勵女性、原住民及新二代參與科學探究,也設置額外加分機制。現在女性參與比例已與男性比例相近(47%:53%),顯示其對鼓勵女性參與科學探究有不錯的成效。此外,今年海外有18隊報名,代表此項競賽經過多年努力,已經逐漸推廣到國外地區。競賽詳細資訊請洽官網http://sciexplore.colife.org.tw/查詢。

圖:以看似脆弱的香蕉假莖,探討如何撐起整株結實累累的香蕉,普門中學在「2022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奪得國中組冠軍



【更多新聞】

  • 復興國中VEX機器人世界賽奪冠 江聰淵市長獎賞
  • 中山大學結盟Xpark 促推沉浸式海洋科研
  • 科技教育線上嘉年華 6/10-12登場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