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群體免疫存在嗎 2-1】挑戰「與病毒共存」政策 陳文茜、周世瑀、佛奇皆質疑

匯流新聞網/陳 弘志 2022.05.27 08:01

CNEWS匯流新聞網 記者陳弘志/專題報導

前言: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下,「與病毒共存」和「清零政策」在國內外爭論不休,我國已走向與疫共存的路徑,但在國內外,都有人提出高度質疑,究竟群體免疫在現實環境中存不存在?在新冠疫情甫爆發,國內外研究文獻有限下,《CNEWS匯流新聞網》整理各方文獻與說法,試圖釐清民眾的疑慮,到底有沒有群體免疫?以及該注意哪些風險。

台灣疫情緊繃,台灣每天幾乎都有8萬名上下的確診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台灣已經進入確診數的高原期,近期一、兩個月,確診數將居高不下,民眾應減少非必要接觸,恪守戴口罩、勤洗手的公衛指引。行政院在經濟與防疫兼顧下,選擇了「與病毒共存」的戰略,最後目的是希望達到群體免疫。但COVID-19是否有群體免疫境界,在國內外都有高度的質疑,也不乏醫界專家、名人提出截然不同觀點的挑戰。居於公共衛生與民眾自身的安危,這些觀點都被許多人高度關注。

陳文茜:群體免疫 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公衛嘗試

Covid-19病毒進化快速,不斷變種繼續傳播,導致最新的變種病毒Omicron同樣對人有致命可能,不可輕忽。媒體人陳文茜在《文茜的世界周報》指出,全世界沒有公衛專家敢說Omicron病毒會形成群體免疫,她認為,如果要讓很多人染疫,然後透過疫苗與輕症化,以形成「群體免疫」,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公衛嘗試,也是一種非真實的醫學想像。

【群體免疫存在嗎 2-1】挑戰「與病毒共存」政策 陳文茜、周世瑀、佛奇皆質疑

陳文茜表示,歐美國家在Omicron病毒大流行之前,已有半數人感染新冠病毒,再加上施打過疫苗形成抗體,因此感染Omicron病毒後,相對是輕症,這有前後的因果關係,但如果直接論斷Omicron病毒輕症化,那就是完全錯誤的訊息,Omicron病毒的死亡率也不是外傳的萬分之3。

陳文茜認為,台灣現在已經步入染疫的高峰、高原階段,儘管她不是公衛專家,但經查閱各國資料,全世界沒有任何公衛專家膽敢保證Omicron可以形成群體免疫,所以不要再說,就讓很多人得病,然後接種過疫苗者幾乎是輕症,因此台灣可以形成群體免疫,可以過正常的生活,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公衛嘗試。

陳文茜質疑,Omicron病毒有6成以上是無症狀感染者,但6成這個數字,代表民眾很安全嗎?反過來說,就是有950萬人會出現症狀。至於死亡率從千分之1到千分之3,但換算成人數,與生命的意義,這個數字很低嗎?這代表如果確診人數是1百萬人,每個月死亡人數會有2千人。這2千人裡面,有來不及長大的孩子、有我們摯愛的長者,2千人的數字相當於打了77天俄烏戰爭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數字並不低。

周世瑀:群體免疫政策 在英國醫界曾被批評為「社會謀殺」

長期關注英、美疫情與經濟影響的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周世瑀表示,採行群體免疫政策的代表國家是英國,但英國因此出現高達120萬人有新冠痊癒後遺症 (long covid),人雖然已經康復,但卻無法回到職場,這些人出現了腦部智力受損、注意力無法急中、喪失注意力、心悸、呼吸困難、走路時不正常心跳加快、極易疲倦的後遺症,仍待觀察與研究。

【群體免疫存在嗎 2-1】挑戰「與病毒共存」政策 陳文茜、周世瑀、佛奇皆質疑

周世瑀說,英國首相強生 (Johnson) 政府曾說 he would rather see bodies pile up than order another lockdown,原始語句就是「該死的,他不要再有他媽的封鎖,寧可把屍體都堆積起來」,這句話在英國政界引發爭議。目前主張群體免疫論的人,都忽視新冠染疫後遺症對人體的長期負面影響。雖然病毒演化讓人致死率較低,染疫症狀多是輕症,但英國權威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有一篇社論指出,英國目前的群體免疫政策,宛如「社會謀殺 (social murder) 」,況且英國人重覆感染比例高,嚴格來講,根本沒有群體免疫境界。。

周世瑀指引另一份英國老牌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提出來的超額死亡數字揭露社會真相,美國因疫情死亡人數,應該不是官方宣稱的100萬人,應該是120萬人,俄羅斯也達到100萬人,這是因為其他人的直接死因,雖非新冠肺炎,但因為全國醫療能量遭新冠占據,其他患者間接因延誤就診或治療,導致病情、傷口加重的最後致死人數。

美國白宮佛奇:COVID-19群體免疫 可能無法實現

美國白宮最高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最近與其他作者共同為「傳染病學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撰寫一篇群體免疫的研究,部分專家認為群體免疫可能無法實現,會陷入不斷打疫苗與得病的輪迴,無法一勞永逸。

【群體免疫存在嗎 2-1】挑戰「與病毒共存」政策 陳文茜、周世瑀、佛奇皆質疑

佛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公開表示,典型群體免疫的概念,可能不適用於COVID-19,這意味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不會在人群中消失。他說以麻疹為例子,如果要成功做到群體免疫,必須要完成3項指標,分別是:絕對有效的疫苗、病毒不會隨時間產生顯著變異種、成功的幼兒疫苗接種,這3項指標目前在COVID-19中並沒有做到。

佛奇說,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資料,麻疹疫苗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高達97%,因此接種後,才有可能終身免疫。且美國當年許多州都做到讓90%的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就接種完疫苗,這在防治麻疹上,3項指標過去都一一完成。

佛奇認為,很不幸地,COVID-19疫情不會按這這套規則走。第一、COVID-19病毒會顯著地突變,疫情流行2年來,已經快速初出現5種明顯變異,分別是:Alpha、Beta、Delta、Omicron,以及現在的Omicron亞種BA.2。第二、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並沒有普及,疫苗覆蓋率還不夠。

佛奇指出,群體免疫還有其他因素必須考慮,例如免疫力必須持久,不能隨時間遞減。但佛奇指出目前的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防疫效力會隨時間遞減,即便染病痊癒後,人體取得的免疫也不是,這意味人們不是得反復接種疫苗,就是確診,沒法一勞永逸。

英國專家:COVID-19疫苗無法殺死病毒 離群體免疫仍遠

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流行病防範與應對中心主任庫查斯基(Adam Kucharski)在CNN的報導中指出,像Delta變種這類極具傳染性的病毒,即便疫苗預防感染的保護力有85%,仍得有高98%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行,根據模型推算,僅憑現有的疫苗,可能無法實現群體免疫。如果要防止傳染,疫苗效力必須能殺死病毒,例如麻疹疫苗就可以做到,但現有的COVID-19疫苗還做不到。

牛津-阿斯特捷利康(Oxford-AstraZeneca)疫苗研發主任波拉德(Andrew Pollard)也指出,目前想靠疫苗實現群體免疫,是不太可能的。這意味著尚未接種疫苗者,都可能在某個時間點被感染病毒,「新冠病毒可能會繼續出現新的變種,使它們更容易在已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中傳播,這是另一個無法靠疫苗達成群體免疫的理由」。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弘志攝/美國國務院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群體免疫存在嗎 2-2】圍攻COVID-19 何美鄉、陳時中、柯文哲這麼說

【痛苦指數創新高 3-2】台灣痛苦指數失真!周世瑀:政府有2個關鍵應解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