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廠軍火供應鏈 搶全球商機

yam蕃薯藤新聞/財訊 2022.05.25 13:37

一場俄烏戰事,讓全球軍備競爭進入新賽局。驚人的軍事支出,背後也代表龐大的市場機會。台灣製造業在國防自主的政策整備下,正蓄積進攻國際軍工產業鏈的火力與企圖心。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軍工產業神祕面紗」專題,報導在全球軍備競賽下,台廠供應鏈的產業實力與投資機會。

 

《財訊》報導指出,俄烏的緊張氣氛自向外輻射,如今地表上已很難找出有哪個區域與這場戰事毫無牽連。甚至在這次俄烏戰爭的畫面中,我們看到的飛彈極有可能應用了來自台廠伊諾瓦的安全晶片、士兵身上的防彈背心有南緯集團所生產的特殊纖維,或是拿著神基的軍規筆電操作軍備系統。台灣的製造業能量,正在國際軍工產業供應鏈發酵。

 

《財訊》報導指出,戰火的硝煙味彌漫全世界,其實醞釀多時。研究更顯示,平息多年的全球國際軍備競賽,已然再度展開。俄烏開打後,世界各國提高軍備的動作更為積極。德國率先在今年二月底宣布增加一千億歐元的國防預算,美國總統拜登也在三月簽署2023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提案,總金額達8133億美元,約23兆台幣,超過台灣一年的GDP。

 

 

而在台灣,為因應中國武力威脅,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提出國防自主政策,之後推出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等計畫,開始導引台灣產業界投入國防產業市場。去年底,行政院提出「海空戰力提升計畫」,將採購八項國造自製武器裝備,總規模達2372億元的五年特別預算,全額用於採購國造武器裝備,是過去所未見。

 

《財訊》報導指出,「國防經濟所帶動的產業外溢效應很高,這也是為什麼各國都堅持軍事投資一定有相當比率是自製,因為國防產業可以達到帶動經濟發展的強大效果。」其中最經典案例為瑞典研發的JAS- 39「獅鷲」戰機,投入770億瑞典克朗,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則為3500億克朗,經濟倍增效果達4.54倍。

 

因此,不少台廠都已經準備好在軍工市場一展拳腳。由於台灣的科技與製造業基礎雄厚,包括資訊、機電、精密金屬、先進材料,甚至機能紡織都是國防裝備可應用的基礎產業,而國機國造等大型裝備的研發生產,也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未來在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延續下,台灣應該把握這個戰略機遇期,加入國際的國防安全產業鏈,透過國防經濟,同時達成建軍備戰、產業提升,以及經濟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