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波感染浪潮下,接連不少兒童也都跟著確診,爸媽最擔心自己孩子的健康,雖然多數兒童都是輕症居多,但該怎麼辨識兒童健康狀況,高雄市衛生局提出幾項,家長在居家照護的準則。
兒童確診有哪些症狀?
國內確診數每天以不等速度持續攀升,兒童確診多屬輕症、但是症狀最為明顯,12 歲以下兒童主要都是發燒、其次咳嗽、部分有流鼻水、喉嚨症狀、嘔吐等。
超過 63 %的兒童都會有發燒,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謝宗學觀察:「兒童病人常有高燒症狀,體溫燒到超過 40 度以上不算少見,通常 48-72 小時內會退燒,發燒超過 48 小時後,即使沒有完全退燒,最高溫度逐漸降低,發燒間隔逐漸拉長。」
謝宗學特別提醒:「突然熱痙攣發作的孩子,要高度懷疑是新冠肺炎,也遇到一些因為高燒、嘔吐無法進食和服藥的輕症兒童,不一定需要住院,但需要輸液治療。」
至於 12 歲以上的青少年多數則是咳嗽、喉嚨症狀為主、少數也會有喉嚨痛、發燒的表現。
兒童居家照護怎麼做?
一但家中有孩子確診,父母變成主要照顧者,這段期間該怎麼留意孩子健康狀況,高雄市衛生局建議父母藉由以下流程三項流程,【每天記錄 3 次>辨識警訊表徵>及時反應就醫】。
觀察孩子身體變化為重要,每天記錄 3 次,主要紀錄的內容為下列四大項:
- 監測體溫、血氧
當身體中心體溫超過攝氏38度,表示有發燒現象,以電子耳溫槍的溫度很接近中心體溫,如果高燒合併抽蓄、意識不佳時儘早就醫。
- 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如下表)
年齡 呼吸急促 11月以下嬰兒 >50次/一分鐘 1-4歲 >40次/一分鐘 5歲以上 >30次/一分鐘
觀察呼吸時有無胸凹現象,注意膚色或唇色是否發紺,且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也都是警訊徵兆。
- 觀察活力狀態
每天以 1-10 分來計算,1 是非常不好、10 是非常好,如果未發燒仍躁動不安、眼神呆滯、昏睡、頸部僵硬、感覺異常、或是退燒後活動不佳,持續嘔吐、頭痛都要尋求醫師幫助。
- 紀錄一天的進食量及尿量
兒童要特別注意脫水的問題,適時補充水分很重要,一旦脫水會使病人排汗與散熱能力降低,影響到退燒藥的效果,尤其當超過 12 小時兒童沒有進食、也沒有解尿家長就要有警覺,或是持續性的嘔吐,這時就需要醫療諮詢。
兒童居家照護有哪些藥物?
輕症病患應視其症狀給予症狀治療,包括退燒、止痛、營養與輸液支持,只是藥師公會也提醒,千萬別直接把成人的成藥給小孩服用會有劑量上的差異性,建議兒童有專門服用的藥水,同樣的成份只是藥劑上的差異。
- 感冒藥:在症狀緩解之後,就不需要繼續使用症狀治療藥物
- 退燒藥:發燒時也沒有嚴重不適症狀時,不一定要使用退燒藥,口服、塞劑退燒藥物均可視情形使用。
兒童有就醫需求怎麼辦?
如果單純一般輕症症狀,主要仰賴「通訊診療」,如果經過醫師評估有需要進一步看診,就會安排就醫。
如果是緊急醫療,可以由家屬駕車、防疫計程車或 119 載送 提醒若自行開車或撥打119送醫,請主動告知為確診者,進入急診檢傷醫師看診評估,必要時進行影像檢查、抽血檢驗,評估是否需住院。
班上有人確診要隔離多久?
現今確診如果是居家照護,只要隔離 7 天以後,就可以恢復為自主健康管理 7 天,也可以回到學校上課,如果好不容易復課又遇到班上同學確診,這時候該隔離多久?
有時未必是自己孩子確診,而是家中孩子同班同學的確診,到底這時該怎麼隔離、規範,教育部在先前公布最新的版本,依照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族群制定不一樣的條件。
文、王芊淩/圖、蘇鈺婷、吳翌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