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海大創生協力彰化埔心 以「太空果實」打造循環經濟 吸引農村青年回鄉

中央社/ 2022.04.27 09:26

海大創生協力彰化埔心 以「太空果實」打造循環經濟 吸引農村青年回鄉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427 09:26:35)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部地方創生推動中心協力師林欣婕與黃怡菁盤點彰化埔心地方資源,串聯在地農民將養菇的廢棄太空包以臺中區農改場「木黴菌發酵技術」處理,發展新型農業栽培資材「太空介質」,施作於當地農產葡萄與芒果等,收成的水果天然且美味,打造出特色品牌「太空果實」。更進一步擴展至影像與藝術展覽,將埔心特有的「福佬客尋根」故事與「循環經濟、友善土地」意象結合,為品牌注入在地文化底蘊,也讓南昌堂古厝自此變得熱絡,受到地方長輩與年輕人關注。

「埔心不是在楊梅嗎?」外地人普遍對於彰化縣埔心鄉的土地缺乏想像,海大協力師在2020年進駐彰化埔心後,發現埔心雖然是臺灣最大的葡萄產區之一,但由於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與交通,缺乏農村整合的推動力量,也少了些知名度。「海大協力師具有不同的視野,讓在地人看到埔心的不同風貌。埔心地方創生的目的就是要讓長輩可以宜居樂活,更重要的是,年輕人願意返鄉創業,照顧家裡的長輩。」埔心鄉鄉長張乘瑜為計畫下了明確的註解。

埔心地方創生以友善土地的循環經濟,為在地農產說一個好故事,發展在地品牌。海大教育部地方創生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張文哲教授指出,以循環經濟在彰化埔心建立地方創生模式,連結農業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成有機資材循環再利用,並加值在地農業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優質的在地就業、創業環境,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地方創生參考典範。

以國內香菇栽培為例,一年可能產生出2億5千萬個廢棄太空包,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陳俊位博士的「菇類剩餘物質開發新型栽培介質」木黴菌發酵技術,在海大協力師林欣婕推介下,由埔心在地青農「富澤菇類太空包處理場」承接,產出的「太空介質」能替作物施肥、保溫、保水及抑制多種作物之萎凋病與根瘤線蟲危害,除增加農友收益外,也可以加速農業剩餘物質去化。

海大協力師結合產業與文化,從策展到文化慶典,舉辦「太空果實」影像展與「歸根福佬客文化散策小旅行」,把媒體與人帶進來,把話題帶出去,打響埔心循環經濟「太空果實」品牌,村民長輩們也開始自發性的聚會與學習,並感染下一代,對土地的情誼,對家鄉的認同。在鄉公所與地方農民、村民的串聯下,海大地方創生協力師們再一次發揮所長,成功地在彰化埔心為臺灣的地方創生歷程,增添一頁精彩豐富的軌跡。

海大地方創生系列 彰化埔心篇:https://youtu.be/taUO7IXodY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